由于中小学教育的内卷,作为一个学生家长,再也没有比带出一个学霸更让他们自豪的事情了。为了将孩子打造成为一个学霸,各路家长可谓是竭尽全力,学区房择校、补习班、特长教育...硬生生催生出一个年产值高达7000多亿的K12培训市场(其中还不包括无法计量的在校老师私下补课)。
家长们望子成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只是看中娃娃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那么很可能最终得不偿失,酿成悲剧。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塑造最关键的时期,而同三观息息相关的性格和心理健康这些隐性因素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前不久,成都某中学引发轩然大波的悲剧,以及引发舆论热点的衡水学霸“拱城里白菜”所谓“励志”演讲,到近日令人扼腕长叹的复旦教授学案,让人感觉中小学三观引导和性格塑造、心理健康关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次失败的表白就导致以死相逼的悲剧后果,令家庭悲痛、全校师生备受困扰,当事人可能终生困在阴影中,这样的悲惨故事现在已经不再是极少数个案,而是时有所闻,加上中小学生抑郁症患者比例增加,根据《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统计数据,青少年抑郁症比例已经高达24.6%,达到四分之一的惊人比例,证明在中小学群体中,学生心理健康已然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普遍现象。
但是在这一个领域,大多数学校和家长目前还处于漠然以待的状态,眼里只要娃娃成绩好,给娃娃打足鸡血在学习上冲冲冲,仿佛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
像张锡峰这样的学霸,在公开的演讲中,给自己和听众打的鸡血不过是急功近利的““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一类低俗目标。
虽然说这样听起来很接地气,感觉成为学霸,就有资格惦记城里漂亮小姐姐,给大家一种成为学霸就是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理想大成境界。
从视频中看到张锡峰演讲式踌躇满志的模样,我宁愿相信这只是节目效果而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为从实践来说,如此设立的打鸡血一样急功近利的人生目标,稍有不容易很可能造成心理失衡最终酿成悲剧。
姜文华就是一个这样的悲剧,作为一个能进入复旦这种国内顶级名校,还能拿到复旦顶级奖学金,留学美国一流大学拿下博士学位的学霸,甚至读博士的时候还有“城里的白菜”一直伴随身边,在很多人眼里,这应该是一个妥妥的学霸成功人士,姜文华的生活应该过得非常幸福。
学霸时期的姜文华
但是事实上从不断披露报道的信息来看,姜文华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几乎在任何一个学习或工作阶段,不管是大学生活还是单位,姜文华都表现得格格不入。与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在单位也混不下去,最终在复旦酿成血案走上不归路。从一个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凶手,家庭对姜文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显然是不够的。
血案后的姜文华
众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焦虑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期待娃娃成为学霸的时候,家长们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更应该随时关注孩子性格成长和心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