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相州,治安阳,辖安阳、汤阴、林虑、临漳、邺县、永和等 6 县,大约包括今天的安阳市、林州市、汤阴县和河北省的临漳县。相州作为河北边防的“近里”城市,处于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的要冲,既是从河北地区进入京城开封的门户之一,又是中原地区的北部屏障,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北宋相州在地方州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军事活动都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北宋经济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对前方抗辽御边和拱卫京师开封发挥重要作用。
一、北宋相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相州,曾先后作为殷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七个朝代的都城,是七朝古都,州治安阳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较早的都城。
举世闻名的殷墟甲骨文即发现于安阳市小屯村一带,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盛赞道“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至北宋时,相州衰落为一个重要的中等城市,曾经的邺都也衰为邺镇,但是其重要的经济、军事、交通地位还是不容忽视的。
(一)相州的地理环境
相州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有山地、丘陵和平原,逐渐过渡。太行山余脉所形成的山地位于相州的西部,山地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向东过度为丘陵地带,再向东接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
相州地区河网密布,漳、洹、汤、淇横贯于境,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山区,河流中游还有一些河谷盆地,东部由于河流泛滥迁徙形成的冲积平原,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
相州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其东部的山地丘陵,覆盖着广大的森林,这主要在林虑县境内,铜矿、铁矿、各种木材等相当丰富。
但是唐安史之乱以后,水利系统遭到破坏,漳水多次决口泛滥,相州地区土壤盐碱化,“今皆斥卤不可耕”。另一方面,由于北部边防的需要,宋政府在相州地区专门设置了“牧龙坊”为国家养马,大批良田变为草场,也破坏了相州地区的农业经济。
(二)相州的山川形胜
相州各县均有山,比如光是安阳就有韩陵山、龙山、宝山、清凉山、铜山、鲁山、艾山、蒙赉山等不少的山,元好问也曾因此留下了“平冈回合尽桑麻,百汊清泉两岸花。更得青山作重复,武陵何处觅仙家?”的诗句。
相州地区,漳、洹、汤、羑、淇是主要的河流,此外还修有人工水渠万金渠、高平渠等。当中万金渠,始修于曹魏都邺时期,因渠水灌溉田亩有万金利,故名万金渠。不过万金渠在元祐年间水流渐小乃至于断流,可见当地政府对于水利管理的疏漏。
另一个高平渠则是始凿于唐朝,引洹水入渠,在宋仁宗时期,韩琦对高平渠进行了疏浚并引渠入城,又在城的西北角建造了两个水磑,还命令酒官取水造酒,每年造酒量达到三千石,并在水边建造亭子,还作诗刻石想让后人继承治水之功,形成了好一派美丽祥和的风光。
可见,相州当地政府尤其是知州对水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河渠的兴废。
(三)相州的历史地位
相州在北宋王朝统治的 168 年里,其政区变化见证了北宋王朝的社会发展变化。
相州历隶属于河北道、河北路、真定府路、河北西路等上级政区,见证了北宋“路”级政区的确立;邺县和永和县的省废,见证了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疾风骤雨般的改革浪潮,为了节省政府行政开支和裁官减役,宋王朝不惜省并州县,缩小管理幅度;
宣和年间,汤阴县短暂的改属浚州,徽宗末年政坛之混乱亦可窥见一斑。相州行政区划的每一次变动,皆可看到北宋王朝政治局势发展的影子。
相州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相州在北宋时期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行政机构虽然有所裁并,但是政区范围基本稳定,相比于唐代贞观年间政区大大缩减,也反映出其政治地位的下降。
二、北宋相州的军事地位
相州地区“据河北之襟喉,为天下之腰臀”,“外捍夷狄,内辅成周”,北控河北,南下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为兵家所必争。
自从幽云十六州为契丹所割后,中原地区便失去了北部天险,河北平原一马平川,极其有利于骑兵奔袭,辽朝觊觎中原之心猛增。
北宋建国后,处于四战之地的京师开封,常常受到北方辽朝的威胁,处于黄河以北的相州对京师起到屏障作用。杨军在《北宋时期河北城市的军事职能》一文中指出,相州作为近里城市属于北宋在河北设置的御辽第三道防线。
相州进可支援御辽前方,退可屏蔽京师开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州位于河北路南部,战略地位重要,北宋在这里常年设有禁军、厢军和乡兵。禁军和厢军作为正规部队,相互配合,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北宋时期,相州厢军番号种类繁多,熙宁以后相州厢军数量在千人上下。厢军职责重大,任务繁重,其艰苦程度绝不亚于禁军。因此,厢军是相州治安和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北宋政府对近里城市相州的防务是比较重视的。屯驻禁军 10 指挥,而且以马军为主,进可支援抗辽前线,退可拱卫京师开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守备力量。这里常年设有厢军,这相州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州亦曾有大元帅府驻扎,这一时期的大元帅府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设置官属,组建大元帅府的组织队伍。
康王赵构任命耿延禧、高世则为参议官,河北都转运使张悫、京东转运副使黄潜善充大元帅府随军应副;知信德府梁杨祖充大元帅府随军运使;杨渊、王起之、秦百祥充干办公事。蓝王圭、康履、杨公恕、韩公裔等充主管机密文字,这样大元帅府的属官基本搭建成立。二是,传檄各地率兵勤王。
从大元帅府发展历程来看,赵构在相州初开大元帅府时,军力尚小,且受金人围追,只是初具规模。在驻扎大名府时期,其军政实力得以有较大提升。赵构按预先计划,从相州出发,率大元帅府向东北方前进,渡过黄河,到达大名府。
相较于相州,大名府的战略地位更为优越。“初,帝军在相州,京城围久,中外莫知帝处。”。大名府时期的大元帅府成为诸勤王部队的决策指挥中心,正式成为诸多勤王军的领导核心。
大元帅府在相州的建立,是宋末抗金斗争中康王赵构在风雨飘摇中第一次举起抗金大旗,使其领导抗金斗争具有了“合法性”,这也为后来赵构称帝奠定了最初的政治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而相州处于黄河北岸,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要冲,相州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政府对辽军的防御构想是将辽军阻隔在黄河以北,王安石曾对澶州南北城进行描述“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这便是北宋对辽防御构想的生动写照。相州处于黄河北岸,又是传统的宋辽驿道,是河北路抗辽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拱卫京师的作用不言而喻。
总之,北宋相州在御辽和拱卫京师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北宋末年,大元帅府的建立使相州政治、军事地位陡增;在抗击金军的过程中,相州城坚守达三个月,对迟滞金军南侵发挥重要作用。
三、北宋相州的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考察相州地区的经济,当以农业为先。历史上相州地区曾作为殷邺故都和这里发达的农业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到了宋代,这里的农业经济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农业上,相州以麦类粮食为主,尤其以冬小麦为主。宋代相州土地是很肥沃,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相州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贫瘠化,相州地区也出现大量的逃户,政府不得不重新括定土地,得到大量逃户的赋税。
农业生产还有一些不利因素。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北宋相州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相州地区也发生一些灾异现象。
宋太祖乾德二年四月,“相州蝻虫食桑。”蝻虫食桑,使得相州地区的桑树遭受损失,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当年丝织业的下滑。
直到北宋中后期,一方面漳河得到治理,同时宋政府修整了一些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相州官营养马在熙宁年间改为民营养马,牧监所占耕地得到退还,这才使得相州地区的农业经济有了重新发展的迹象。
但这样的政策效果终究不是很理想,受官营养马业的影响相州地区的农业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北宋相州的商业发展情况,虽然古籍中没有明确详细记载,我们却可以从北宋王朝所征收的商税数目来管窥一二。北宋王朝在全国各地设立征收商税的“务”,征收“过税”与“住税”,“过税”值百抽二,“住税”值百抽三。
《宋会要辑稿》中详尽记载了河北路各个州府的“务”和商税数额,这其中也包括了河北西路相州的商税状况,我们可以从中透视相州的商业发展状况。
随着北宋的建立,唐末五代以来的战乱割据局面结束,社会环境趋于稳定,这为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州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经济状况都获得了较大发展,相州地区的经济整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北宋后期,宋徽宗骄奢淫逸,社会动荡,相州经济社会也走向衰退,这和当时整个王朝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结语
北宋相州位于河北西路的南端,区位优势明显,有特殊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其城市地位也显然受到抗辽边防的影响。相州地区,西枕太行余脉,东连华北平原,既是进入河北地区的门户,又是中原地区的北部屏障,处于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宋相州治安阳,宋初相州下辖 6 县;熙宁五年省并邺县和永和县后,相州下辖安阳、临漳、汤阴、林虑 4 县,政区范围基本稳定,相比于唐代政区大为缩减,相州政治地位下降。邺城因其经济地位的下降没落于北宋熙宁年间。相州在北宋王朝统治的 168 年里,其政区变化也见证了北宋王朝的社会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