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11日晚举行金爵盛典并拉开大幕。届时,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1921》将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在金爵盛典上亮相。
电影《1921》监制兼导演黄建新日前表示,电影《1921》主题是基于历史的事实,这些史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它的核心是人。“每一个人都是无限丰富的。随着史料的增加和艺术形式的发展,用电影独特的方式展现电影,我们都在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
黄建新:电影的核心是人,每一个都无限丰富
“我参与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的创作,每次都会思考,电影母体的东西一直没有在这一题材的领域里充分展开。从事电影工作的人,目的是用电影来讲好故事。怎样才能讲好故事,将这一题材用故事片的方式来呈现,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大的挑战。”黄建新表示,电影《1921》主题是基于历史的事实,这些史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它的核心是人。这些人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太大了,关于他们的研究很全面,从各个维度都有涉及。电影怎样表现这些人,通过触摸他们的情感、思绪、理想、思想,以及行为逻辑和个性,把他们变成电影的特殊艺术载体来表现其丰富性,这都是挑战。
他介绍说,基于这样的挑战,我们产生了创作的原始驱动力,希望能迈出一步。“首先,我们把电影主要涉及的十几个历史人物的传记、回忆录等史料找来,深入研究他们的细节,寻找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分析当时的形势,其中涉及到的一大代表,有两三个在日本、法国、俄国待过,在共产党诞生的前期世界革命已经展开了,在这样的维度上这些人在当时全世界产生最先进思想的地方都待过,他们带来了很多有思想价值的东西。因为有了这个国际背景,我们希望能找到以前不熟知的角度和细节,我们派出了法国工作小组、日本工作小组,找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资料,再加上一些基于史实的虚构,就构成了马林这条线和日本这条线,正好表现当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他表示,拍完这部电影最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每一个人都是无限丰富的。“随着史料的增加和艺术形式的发展,用电影独特的方式展现电影,我们都在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
任宁:时间地点和主题都聚焦
制片人任宁表示,电影《1921》的叙事上有三个聚焦。一是时间聚焦。“这次我们只讲了1921年,前面一点点1920,后面一点点1922,主题就聚焦在这一年。”二是地点聚焦。主题放在了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出发点,包括故事的开头在叙事上来说,从维也纳、东京到湖南、北京,都在讲上海这个名词,然后把故事线汇聚到上海,采用了由散到集中的叙事手法。三是主题聚焦。主题集中讲一大代表和一大会议,聚焦以后的好处在于可以用很多精力挖掘细节,挖掘以前的叙事中没有看到的一面“毕竟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但我们又选择了一个小切口进入。”
关于人物塑造,他说:“比如王会悟角色,我们要写这么一个上海的女性,经常会说要提供一些细节,使革命女性不光让大家看到她身上革命性的一面,同时展示她当时作为一个23岁的女孩儿,身上又肩负着这样的重任,会是怎样的所思所想,这个人物在试映过程中反响都不错。当时的女性非常独立、智慧、勇敢,她后来提出了把会议转移到南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百年前追求独立自由解放的新女性的展现也是这类题材里比较少的尝试。”
研讨会:电影重塑建党初期的革命先驱
《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郑大圣执导,黄轩、倪妮、王仁君等一批优秀演员出演。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国内黑暗势力的追踪和阻挠,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月9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电影《1921》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黄建新、任宁、路侃、张德祥、胡智锋、戴清、李舫、邓凯、皇甫宜川、赵卫防、李道新、胡建礼等评论家代表就影片创作进行了面对面深入研讨交流。
专家们普遍认为,电影《1921》通过重塑建党初期的革命先驱,重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起点”,重温党的历史上的重要瞬间,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学习教材,为讲好、讲活党史故事提供了生动范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7万获赞 139.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