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努力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红旗Linux、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阿里云OS……许多名字相继出现,又很快被人们淡忘,它们并没能撑起这片需要驻守的高地,直到华为鸿蒙系统。鸿蒙能成功吗?
文|罗宁
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第三年,比尔·盖茨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进行了一场对话,当被问及微软面对中国有何策略时,这位Windows系统创始人的回答让当时的国人十分惊讶:
“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那就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这是微软入华的第二年,比尔·盖茨与中国建立Windows 95中文版合作协议不久,遍地的盗版系统光盘便泛滥起来。
26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离开Windows系统,正版Windows系统也随着很多品牌电脑成为出厂自带的标配。
原微软中国总裁张亚勤曾表示,微软中国生态圈(包括操作系统)营收与全球的比例为1:28,辐射效应为1:16,据此推算平均每年从中国赚50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操作系统如同悬在中国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般,不知何时就会落下,重蹈芯片覆辙。
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一旦某一天我们突然不能使用海外操作系统,那已经成为和水电煤一样作为基础的网络系统是否会全面瘫痪?
这样的担心在微软入华之初便已出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公开表达过这种担忧:“航空飞机被波音、空客所垄断,总数量可能是数十万级别。但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
在中国人努力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红旗Linux、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阿里云OS……许多名字相继出现,又很快被人们淡忘,它们并没能撑起这片需要驻守的高地,直到华为鸿蒙系统。
鸿蒙能成功吗?
前进:站在前人肩膀上
说起国产操作系统,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里有过诸多惨痛经历,之所以说惨痛,是因为不论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却始终难成气候。
在PC时代,微软的垄断如铜墙铁壁一般,通过与芯片半导体行业和电脑厂商稳固结盟完成了“捆绑”战略,一套Windows+Office组合拳几乎打遍全球无敌手,也造就了拥有海量开发者的生态体系。
生态系统难以建立是此前所有国产操作系统共同的瓶颈,用户购买电脑就是为了能在上面使用丰富的软件,而当盗版微软以近乎免费的方式进入用户家庭,姗姗来迟的国产系统便难以建立用户基础,开发者也就不愿为其开发软件,此时缺少软件支持便更难吸引用户,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是没有鱼的海洋,即便再宽阔也不会吸引人长期生活,国产操作系统频频陷入卖不出去就做不好,做不好就更卖不出去的怪圈,不但让很多人失去信心,也令中国错过了PC时代的班车,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并没有等待任何人,一眨眼间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iOS、安卓、Windows Phone作为曾经三足鼎立的手机系统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选择,但由于生态应用不够丰富,微软开发的Windows Phone挣扎多年之后退出舞台,之后这段日子,中国用户手中的系统不是iOS就是安卓,这其实给了国内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最先加入安卓联盟的成员,华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重要性,早期华为在智能手机上不但采用过安卓,也使用过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但这还远远不够。
实际上,从2004年推出第一款手机开始,华为不但在思考操作系统上独立自主的可能性,还在手机芯片领域开启了漫漫长征路,华为正是这一年成立了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并在2009年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K3V1。
在2009年的时间窗口,苹果刚刚发布iPhone 3GS,华为没有错过这样的机会,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华为造手机的同时造芯片这一策略,但实际上不论苹果、三星的成功还是HTC的溃败,都证明了只有吃透“软硬件一体”这个路线才不会受制于人的真理,而这也成为华为破局的关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在2012年就未雨绸缪准备“备胎”,他曾说过:“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安卓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系统也不给我们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这一年,华为操作系统“鸿蒙”开始提上日程。
鸿蒙系统宣布的时间点,是2019年8月9日,由于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技术输出管制的实体名单,Google需要遵从禁令停止为华为移动业务提供服务,华为鸿蒙的“备胎之路”由此转正。
而之所以说它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则是因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为不仅在芯片上和高通、苹果分庭抗礼,得以通过华为手机积累起全球2亿多终端用户,更凭借其定制版安卓系统EMUI完成了用户习惯的培养,在用户基础与使用习惯上达成覆盖。
这种发展方式正好解决了过去国产操作系统普及的两大核心难点,也为之后用户无缝过渡到鸿蒙系统做好了铺垫。华为一边通过华为移动服务HMS,将用户过去使用的谷歌市场、谷歌地图、谷歌账号等转移到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地图、华为账号等服务上,从而替代在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对华为移动设备不可用的Google移动服务。
另一边,在采用Linux开源内核的基础上,鸿蒙系统尽量兼容安卓软件,并吸引开发者为鸿蒙生态打造应用。尽管鸿蒙系统并非从上到下完全采用自主内核的系统,事实上由于美国人在计算机发明的早期申请的各种基础专利,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Linux内核的开源特性已经能够让鸿蒙系统在很多方面突破封锁。
但解决基础能力易,解决生态问题难。下一个十年,鸿蒙系统将走向何方,命运还掌握在华为的手中吗?
目标:下一个十年
鸿蒙系统还有一点和过去国产操作系统不同,它并非为某一类设备单独开发。
事实上,华为第一款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是智能电视,这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各种场合都在提的“1+8+N”战略的由来,鸿蒙系统的核心是1,也就是手机,而围绕手机的其他产品都是鸿蒙系统的阵地,这种跨平台的开放思路不仅让华为能摆脱手机封锁,更是华为布局下一个十年的重要关键。
当你手持华为手机,碰一下华为笔记本电脑,就能把文件快速分享到电脑上,碰一下华为电视遥控器,就能直接投屏到电视上,甚至当你碰一下净水器,就能知道滤芯寿命还有多长,碰一下烤箱就能知道面包还有多久烤好。
这并不是未来,而是华为鸿蒙已经能带给你的体验,这种体验还将伴随更多合作伙伴加入扩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上预测,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至少3亿设备搭载鸿蒙系统,其中2亿为华为的设备,还有很多设备则来自于美的、九阳、老板等你熟悉的品牌。
说到底,由鸿蒙微内核、Linux 内核、Lite OS组成的鸿蒙系统,正不断发展成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而5G时代也正逐渐去中心化,手机能控制和搜索的各种东西,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都能完成控制和搜索,华为瞄准的IoT生态,远比手机这一单一产品广大得多。
·对消费者而言,鸿蒙系统整合了生活场景中各类终端,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对开发者而言,鸿蒙系统采用的分布式技术,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与不同终端设备的形态差异无关。让开发者聚焦上层业务逻辑,更便捷、高效地开发应用。
·对设备开发者而言,鸿蒙系统采用了组件化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的资源能力和业务特征进行灵活裁剪,满足不同形态的终端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
如今看来,鸿蒙系统这种跨越大屏、PC、汽车等各种不同的设备的能力,不正是几十年前比尔·盖茨耗费上亿美元打造的高科技豪宅的缩影吗?通过构建一系列场景的完整平台工具链与生态体系,鸿蒙系统用分布式应用框架实现了跨设备协同,并将这种强大的能力开放给所有开发者,和过去的国产操作系统对比,这种开放联合的策略才是鸿蒙系统能够立足和成功的关键。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由于南联盟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100%是微软和其他外国公司的操作系统,导致通讯系统几乎全面瘫痪,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兵不血刃地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信息战,也让很多中国人意识到全盘接受国外的操作系统会有多么可怕的结果,自主操作系统被迫提速,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倪光南曾说做操作系统没有卫星上天那么难,但时间却证明了这件事的难度。Windows XP代码4000万行,Windows 7代码5000万行,微软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从DOS时代到Windows 7,微软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建立起霸主地位。
在那个赚快钱的年代,这样的时间和资本投入注定了没有人愿意去做。但如今,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封锁,鸿蒙系统的价值正在凸显出来,这不只是华为,也是中国许多其他厂商共同面向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机会之一,而这样的机会,向前十年,向后十年,或许都不再有。
在5月17日华为中国生态大会上,华为表示从2020年9月10日起,鸿蒙将面向大屏、手表、车机等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4月将面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10月以后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而从今年6月开始,如果你手中有华为手机,不妨试着升级一下。
各位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会像星星之火一样不断燃烧壮大,然后,冲破与重构。
举报/反馈

光锥智能

2214获赞 632粉丝
AI产业第一媒体,关注千行百业的数智化。
北京粟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