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 · 国之伟人

5月22日,本应该是最稀疏平常的周六,但没想到这天却是眼泪流的最多的周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从13:00一直到晚上23点多,每次打开手机看到公众号关于袁老的报道,每次都泪流满面,每刷一次朋友圈,眼睛止不住的滴落。


5月22 日,自媒体、官媒发文缅怀袁老,文章后面成千上万条留言如同亲人般诉说对袁老的不舍,其中最打动我的,也是说出我心声的是下面两条:


袁爷爷,没亲眼见过您,但总觉得您像亲爷爷一样,一路走好!

5月22日中午11点52分,官媒辟谣袁老去世假新闻时,下面的一条留言:


把我这没啥用的命借老爷子几年也不过分,毕竟这条命有一分部分就是老爷子给的!


11点54分,当我看到这条留言后,我飞快的在下面点个赞表示认同,如果问我,我也愿意



这位瘦弱的中国老人,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5月9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超优千号”测产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5月9日,袁老才刚刚又为祖国献上了一份大礼:“袁隆平”团队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在三亚验收,平均亩产高达1004.83公斤!


在国人漫长的饱腹之路上,袁隆平有盖世之功。


他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往小了说,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让全国人都能有饭吃,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往大了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能稳民心,安天下,是国之发展的基础。


还记得2019年,联合国发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面临食物不足困境的人数达8.216亿。


这样的数字触目惊心。


曾几何时,饥饿也曾是中国的一大隐患。


之后有人采访袁隆平,90岁的袁老说: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数字背后是袁老一生鞠躬尽瘁的贡献,袁老用他的一生养活了14亿中国人。


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是他对中国人民最深沉的爱。


还记得当年看完电影《1942》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下意识摸了摸包里装的面包,庆幸自己生活在新中国新时代,早已经不是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


古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剧,但在如今,生活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保证吃饱穿暖。


然而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应该忘却挣扎着只为有口饭吃的年代,更应该珍惜如今的生活。


光盘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国家用法律给我们这些小时候未吃过缺衣少食之苦的年轻人以提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小编作为农民的孩子,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每一粒米都是汗滴禾下土般辛勤劳作的成果。袁爷爷穷其一生奉献他生命的每一分钟,研究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最高的粮食产量。


袁爷爷,谢谢您!让我们中国人肯定不再会受饥饿之苦,给我们最最重要的生存保证。


袁爷爷,您该歇歇了,水稻产量的任务,我们有很多农业领域的科学家团队,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将传承您的精神,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不断攀登高峰。


袁爷爷,您该歇歇了,我们悲痛之后,全中国14亿中国人,春风化雨,一起在践行光盘行动,落实到我们的一日三餐,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稻米


袁爷爷,您来人间一趟,给我们播下好多希望!


袁爷爷,一路走好!

当风吹过稻田,我们会想您!

参考资料:

  1.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袁隆平生命的最后时光;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2. 王耳朵先生:悲痛!袁隆平逝世!无双国士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3. 文中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纽迈分析niumag

309获赞 103粉丝
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