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就近就医更方便。 竭力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六盘水高新区以全域推进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拆旧复绿工作,实施城市道路绿化、亮化、修复改造提升工作,同步推进教育、医疗等设施配套建设,量质并举补短板、强弱项,以推进乡村振兴和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为“画板”,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改造 把家园建得更靓丽 宽阔平坦的城市主干道、文化气息浓郁的新区广场、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随处可见的绿树红花……走进六盘水高新区,一股新时代新工业城镇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产业兴、设施强、环境美的新型城镇画卷徐徐展开。 六盘水高新区人居环境的变化,来源于高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全面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更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高新区开启“环境大提升”工作,加大人居环境投入力度,全面启动拆旧复绿工作,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区内主干道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绿化、亮化、修复改造提升工作;加速推进十二个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全新的居住、投资环境。 六盘水高新区城市管理处主任肖力诚介绍,高新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包括城市主干道沿线中央绿化带修复、人行道海绵改造修复、交通标志标线改造、电缆入地改造及道路两侧结合规划布置相应的雨水污水等市政配套设施。通过改造隔离带、城市湿地、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吸引更多人前来投资择业,走上了产业振兴的道路。 目前,红山大道西互通至石龙安置点段中分带绿化已改造完毕,新栽种的山茶、樱花、红叶石楠等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提升高度的花台在车流往来中静静守护着绿化带里的绿树红花。其他各项改造提升工程正逐步进行中。 居住在花红柳绿、舒适宜人、空气清新的好环境里,常住居民及投资人获得感更足,大家都赞不绝口:“现在不仅环境好,管理也好,我们住在这里可舒心啦!这都是高新区人居环境改造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我们会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环境,把家园建设得更漂亮!” 逐步形成现代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环境好了,入驻的企业自然就多了,人流量也就大了……随着六盘水高新区人群不断聚集,教育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拟建11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中学,增建1所高中。”六盘水高新区社会事务局综合三室负责人马波介绍, 六盘水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按照“立足发展、科学规划,集团化办学、均衡布点、资源优化,规范办学、均衡发展”的整体思路,合理布点各类教育设施,为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功能齐备、具有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基础。 目前,六盘水高新区已有公办、民办规范幼儿园共3所,有公办小学共7所(已建5所、在建2所),有中学4所,基本满足辖区学龄入学人员需求。 此外,开设了11个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发展中,积极筹备与广东省中山市企业联合办学,为中山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职业技术学校还深化校企合作,结合高新区“七大产业”引进企业和职业学校深度合作,将教学场地建在生产线上,实施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高新区房开项目投入使用,融入城镇的居民越来越多,我们将配合水城区教育局,按计划投资建设相应的学校,满足辖区教育资源。”马波说,高新区还立足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地规划辖区学校空间布局,用实际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新教育。 健康医疗产业再添新军 群众就近就医更方便 在办好教育的同时,六盘水高新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把卫生室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告别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 “我们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200平米,覆盖红桥街道、石龙街道共9个村居,医疗卫生服务辐射周边近8万名群众。”六盘水高新区红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邵萌表示,该中心二层中医馆装修完毕后,医疗服务阵地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更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医。 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村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看病贵、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狭小的诊所到宽敞明亮的卫生服务中心……六盘水高新区2个街道办、1个卫生服务中心及6个卫生室(站),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巨变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增进了民生福祉,更让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更有了获得感。 马波介绍,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红桥医养融合体医院体检中心计划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红桥医院计划于今年12月底投入运营,届时,高新区健康医疗产业再添新军,更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高新区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我们也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同时,配套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让居民住得安稳、住的舒心,让群众及投资者享受到城镇化发展‘红利’,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六盘水,在六盘水高新区投资发展,在高新区定居。”马波说。(乌蒙新报记者 祖大华)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