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个悲伤的日子。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先后离开了我们。双星陨落,令人悲痛不已。
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这位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杂交水稻之父”
曾一次次创造了水稻亩产量的奇迹
让中国人“端牢饭碗”
在袁隆平逝世的新闻下,有这样两条让人泪崩的网友评论: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一路上,经过之处
市民夹道送别,自发高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不少市民追车跑了一程又一程
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长沙的湘雅医院门外
人们摆满鲜花
还有人拿来3捆带着泥土的水稻
以此缅怀
22日19时许
天色渐暗,下着小雨
在袁隆平生前工作过的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前
及其家旁
仍有不少前来献花追悼、缅怀袁隆平的人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前,很多人献花之后仍久久不愿离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摄
22日晚
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门前
大批市民排队给袁老献花
其中有的从外地驱车5小时赶来
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
他们说
“不为别的,只为袁老让我们不再饿肚子”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
同学们在袁老抱着稻穗的塑像前
献花默哀
袁隆平像前的花
从最初的几束
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围成了一片花海
据袁隆平同志治丧办公室:
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兹定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5月23日上午
湖南长沙明阳山下
哀乐低回
自发冒雨前来的长沙市民排成长队
为袁老送别
视频源自封面新闻
在网络上
袁隆平逝世消息一出
万千网友涌入评论区
不少留言令人泪奔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发文悼念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自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还在亚洲、美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大面积种植,为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联合国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尽管袁隆平离开了人们,但他所留下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钟南山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钟南山
据现场人士回忆
“袁老最后走得非常安详
面带微笑离去的
好像非常慈祥的一个老人
睡了一个午觉似的就离去了”
而在病重住院期间
袁隆平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
“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
他立马着急了
“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说到。
杂交水稻
是袁隆平一辈子的挂念
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
他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他也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
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一代传奇谢幕,愿天下再无肝癌
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
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下方的图片是
这位“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右手
它握过许多奖杯
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筋脉虬结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柔软细腻
指甲整齐润泽
食指畸变是因为
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
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吴孟超
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直到退休前
他每周还要至少做3台手术
1922年,吴孟超
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
5岁时,和家人来到马来西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吴孟超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因战乱无法奔赴延安
他决心“读书救国”
报考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1956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
他遇到了
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裘法祖
他请教老师裘法祖
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此,吴孟超与肝脏外科结缘
他主刀完成了
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
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
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吴孟超曾在手术台上
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患者切除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他也曾用5个小时
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
切除了肝母细胞瘤
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
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这样解释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1997年
吴孟超拿出个人积蓄30万元
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
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技术基金”
2006年
他又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奖金
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目前中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
80%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学生的学生
以及第3代、第4代学生
吴孟超曾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
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吴孟超
据悉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6日上午
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于23日至25日在上海市长海路225号三号楼广场
设置灵堂,接受吊唁
两位年过九旬的国士,
一位让中国人“填饱肚子”,
另一位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
他们用一生的奋斗和坚守
让我们过上“医食无忧”的日子,
诠释了国士的责任和担当!
谢谢你们曾经来过,
愿这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最后引用微博网友@谷鸟衔枝来 的一段话
纪念我们可敬可爱的袁老和吴老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
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本文来源:杭州网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8万获赞 16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