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布面油画,画面上是三个拾捡着麦穗的农妇。她们的脸都隐去了,我们只能从她们的身型打扮来猜测她们的身份。据说她们的原型来自于画家米勒的祖母、母亲和姐姐。蓝头巾的女子看起来很年轻,动作很轻松,她估计是刚过来不久,手里的麦穗并不多,只有左手的一小撮。画面中间红头巾的农妇应该年纪更长,她看起来很能干,套着粉红色的手袖,动作干脆利索,她的袋子里满满都是麦穗,可能已经忙活好一会儿了。黄头巾农妇站在一旁,她扶着膝盖,动作看起来吃力而迟缓,对于年长的老人而言,长时间的低头捡东西对她们来讲是一项严酷的考验。
秋收的田野是金黄色的,那是丰收的色彩。农夫们在远处的田野上忙碌,一辆满载麦子的马车似乎正在完成最后的装载,准备运走,骑着马的人正在指挥。收割的工作紧张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过远处男人们的工作似乎没有对画面前景的三个农妇有任何的影响,她们的动作很虔诚也很认真,因为她们拾捡的是秋收遗留在地上的麦穗。在《圣经》中,富人们收割完麦子后,是不准把收割时掉落在麦地上的麦穗带走的,它们要留给更穷苦的人去捡拾。所以在秋收季节,麦田的主人往往会允许妇女和儿童在秋收后的田野上拾捡麦穗。因此,农妇们拾捡的并不仅仅是遗留的麦穗,那代表着一种生活的困苦,风光属于富裕的农场主人,农民们得到的往往只有遗留在地上的麦穗。
作为巴比松七星的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米勒把他的艺术都献给了脚下的土地,沉默的土地给他灵感和力量。虽然隐居在巴比松的生活艰苦而平淡,甚至他常常需要上午下地干活,下午才能在家作画,但因为熟悉而共鸣,米勒用他手中的画笔,再现了朴实的农民生活,没有衣香鬓影的光鲜,没有宏大题材的震撼,或许就是这一份平凡的对土地的爱,托起了百年来人们对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