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刘辉、柏可林5月18日报道:“我们估算了一下, 大致上海有1000万人口,占常住人口40%,是通过租赁来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的。”在今天举行的2021民生访谈上,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表示,上海发展租赁房就是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的居住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居渠道和选择空间。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王桢透露到,据抽样调查,本市户籍人口约10%、非沪籍常住人口约85%有租赁居住需求,以此推算,本市租房人口约1000万,占到常住人口的40%。
也就是说,相当部分各类引进人才、青年职工和来沪务工人员,是通过租赁来解决居住问题。对他们来说,租赁不仅是一种住房供应品种,也是一种居住生活方式。
王桢表示,“十三五”期间,本市加大了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力度,为上海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到“十三五”末,本市国有土地上租赁住房总量约230多万套(包括间),占到城镇住房总量的近30%;其中,大部分还是居民个人出租的住房。
虽然,本市租赁住房供应从数量上看还不少,但与租赁需求相比,供应规模、结构、布局还要进一步适配;住房租赁市场散租多、租期短、租赁关系不稳定的现象,还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为此,归纳起来就是‘四个租’”。王桢表示,第一,租得到,在总量上要提升。从租赁住房需求出发,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有效做大本市租赁住房总量规模。我们初步测算,“十四五”规划期间,新增住房供应约100万套;其中,租赁住房40万套(包括间和床位),占到供应总量的40%。
第二,租得好,在结构上要优化。据我们年初做的万人抽样调查,租赁对象期望租住房屋以小户型、基本装修的公寓为主。针对租赁需求的多样性,加快建立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聚焦各类引进人才、新市民、青年人,以及像环卫职工、邮政快递、家政服务人员、一线产业工人等,城市不可或缺的、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员,为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供应床位20万张,新增供应租赁房20万套(间)。
资料图
第三,租得近,在布局上要合理。据调查,78%的租赁群体希望单程通勤时间小于1小时。其中,青年群体偏好半小时以内的通勤时间。发展租赁住房更要体现“职住平衡”的要求。通过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布局结构,新增租赁住房布局,向五个新城、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人口导入区域倾斜,切实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性。上海拿出的152幅、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租赁住房用地,半数分布在中心城区及轨交站点周边,80%辐射周边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商务区等租赁居住需求集中的区域。
第四、租得稳,在权益上要维护。住房租赁体系不仅是对租赁住房的管理,更是对租赁人群的服务和管理。我们要加快研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租赁住房相关法规政策制订,依法加强对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租赁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和处置力度。同时,将租赁住房小区的公建配套、社区管理也一体纳入属地基层治理的范畴。
王桢也表示,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租赁住房作为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租赁居住作为与上海城市功能和定位相匹配的宜居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