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有本国的通货,只能在其边界之内用作购买力。法国法郎只有用来在法国买东西才有人要,比塞塔只能在西班牙买东西,里拉只能用在意大利。
伦敦商人想从西班牙进口酒,可以请求银行提供比塞塔汇票用来对西班牙出口商进行支付,如果从法国进口则开法郎汇票,银行汇票便是能被用来对外国买主进行支付的一种手段。但是,他将期望银行允许他用英镑偿付汇票价款。
于是就必须找到某种英镑兑换比塞塔、法郎或无论那一种有需要的通货的方法,因为如果不进行通货兑换,使用不同通货的人们就无法进行货币交易。于是对外国通货的需求是来自对其它国家产品的需求。需要对法国商人支付的银行汇票可以在布尔多支付,用来对西班牙商人支付的可以在加的克斯支付。
英国银行也许在这些地方有海外分行,如果没有,可由某些当地银行充当其代理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英国银行必须在这些地方保持有当地通货余额。在国外的这些银行或其它机构将为需要英镑用来购买英国生产的物品的外国商人,提供同样便利。因此必须取得外国通货供应,而这些通货是用出口赚来的。
在一国的贸易差额恰好平衡的情况下,出口将清偿进口;但是,如前章所述,进口和出口并不是产生国家之间债务的唯一事物。在最后结算时候,必须把各种来源的支付与收入全部考虑在内。英国从法国进口的价值和法国从英国进口的价值,只是在双边贸易情况下才必须相等。这样的贸易似和易货贸易极相类似。前面已经看到,这种双边协议会缩小国际贸易总量,因而人们更喜欢多边贸易。
这意味一国从其出口赚到的比塞塔和法郎,可能多过于它想用这些通货来购买它所想买的东西所需要的数量,但想从美国买东西所需要的美元又有可能不足。于是,只有可以把有多余的一种通货拿来交换另一种通货的追加供给,多边贸易才会有可能。要使多边贸易最大程度地盛行,就要求所有通货全可以自由兑换,也就是说,毫无限制地同任何其它通货交换。但是,自从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这种状况就不存在。
英国进口商为法国法郎汇票付款纷银行时,他付的是英镑。因此,银行必须把英镑兑换成法郎。要想编制出国际收支表,首先必须克服同样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国家都用本国通货来表述其支付与收入,因为不如此就不可能结算差额。那么,决定各种通货能彼此互相交换的比率是什么呢?汇率的决定取决于运行于当时的外汇制度。过去半个世纪中,全世界经历过许多种不同制度。
金本位一直流行到1914年。下面将会看到,这种制度至少具有使汇率稳定的优点。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给予金本位以严重的打击,从那时以后金本位从未真正恢复过。经过短时间实行有伸缩性的汇率后,20年代曾一度普遍恢复金本位,但到30年代初金本位又普遍崩溃。这些制度都各有优点与缺点,30年代末,却出现过分强调每一种制度缺点的倾向,而且这些年中各种外汇制度的发展,又颇值得注意。
有必要研究3种决定汇率方法,每一种如何运行,以便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所设计、并在布雷顿森林取得同意的新制度。汇率问题也同保证国际收支均衡问题相密切联系。可供正在受平衡收支困难的国家采纳的补救办法,取决于运行于当时的外汇制度。在金本位制或是汇率可以自由波动的外汇制下,用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措施是很明白的,并且是这些制度本身所固有,但在汇率受控制或被任意决定的情况下,在遇到困难时所要采取的政策就既不那么明白又不那么紧迫,而且可以作避免出现不得人心或令人不愉快的局面的尝试。
在这些情况下,困难的根源可能就在汇率本身,因此有人说,存在着“基本失衡”的状态。一国在作出究竟采取那一种外汇制度的决定时,将受3种主要因素的支配:稳定汇率较之波动汇率的相对优点;这个制度要求取消对内货币政策控制达到什么程度;可兑换性问题。没有疑问,稳定的汇率对国际贸易有好处。
如果汇率易于变化,就要增大不确定性,买主就可能倾向于过分小心,因为他们正在从那里买东西的国家的通货价值下降,将使那个国家的出口比其它国家便宜,如果商人刚好在汇率发生这种变化之前买了许多东西,就会蒙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稳定的汇率不仅会促进远期合同,而且还会使通货受到广泛接受,这会对有关国家的贸易产生有利效果。
因此在1914年以前,英镑实际上成为国际通货,1946年以后美元也取得同样资格。稳定可以通过金本位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外汇控制方法来实现。由于许多国家的政府现在承担在其境内保持充分就业的责任,它们大概不赞成对其下述权力,即它们采用它们认为会帮助它们促进上述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权力,施加任何限制。维持生产水平也成为许多政府在经济方面主要关心的事情。因而他们对恢复旧日的金本位不表热情。
前面已经强调,通货的可兑换性是多边贸易的基础;只有各国都能随意到处自由作买卖,才能使国际贸易扩展到最大限度。于是,可兑换性是外汇制度的称音特征,而这在金本位或汇率有灵活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然而,外汇控制的目标却在于限制各种通货的可自由兑换性。
所谓一国实行金本位是指其通货的基本单位,如英镑、美元、克朗等,含有一定重量的一定成色的黄金。在1914年以前,在英国流行的金镑根据1870年立法必须重金衡制12327447谷,其铸币的标准成色为十二分之十一,即十一份黄金对一份贱金属。把这一规定直接翻过来,我们可以说这一重量的金属值1英镑。英镑的价格就是这么多数量的黄金,或且说黄金的价格就是这么多的金属。
无论我们按哪一种方法来看待它都无关紧要。因此在英国,金衡制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为3镑17先令10便士。因此,金本位的第二个特征是,黄金价格由法律确定,法律规定通货的标准单位应含多少数量的黄金,而且在完全金本位下还要有价格固定的自由黄金市场。金币自由流通,钞票能够随时兑换成黄金。在1914年以前,这种形式的本位制流行于英国和其它许多国家。
在英国,金本位采12用于18世纪初,除有两个时期1797年至1821年由于拿破仑战争和1914年至1925年由于第一次世界战暂停外,一直持续到1931年。但是,直到19世纪最后25年,欧洲才普遍采用金本位,而且甚至到那时,某些国家,包括法国,实行的还是所谓“跛行”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在某些场合仍然使用白银。这个国家在1925年至1931年恢复金本位的时期,使用了经过修改的更经济形式的金本位。这是大家所知道的金块本位。这使金本位的全部好处都能保持而又不必花费铸造金币的费用。
因为金镑在新出铸币厂时,其实值和面值正好相等,在使用磨损后退出流通时,熔焊再铸就会有损失。在实行金本位的时候,黄金也为国际目的所需要,用它铸造硬币来供国内流通很浪费,特别是如果一国的黄金总供给刚够供其它目的使用。因此,金块本位保持完全金本位的基本特征:通货的标准单位仍代表一定重量的黄金,其价格也是固定的。但是,单张的钞票不再能兑换黄金。
当然,还要保留可兑换性,不过在这个国家,实行金块本位的时候,只限于用钞票兑换重400盎司的金块,每块值约1669英镑。对内说,通货仍同黄金连系;对外说,英镑仍保持其同黄金相关的价值,因为,如果有需要,仍可以用大数量的英镑来兑换黄金。金本位的第3种形式,甚至是更经济的形式,是金汇兑本位。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用其持有的实行金本位国家的通货作储备,来使它的通货同黄金相联系。
持有金币或金块之所以是花费很大的事情,其理由有二;必须提供保管和保护的手段;它不赚利息。当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实行金汇兑本位的时候,这些国家保持的储备大部分是英国国库券,国库券赚利息。于是,只要英国坚持金本位,这些国家就享有金本位的好处。因而这些通货的价值取决于英镑所维持的价值,因为英镑的突然贬值将意味这些国家储备价值的猛降。
这使它们密切注视英镑地位可能变弱的任何迹像,而当1930年至1937年害怕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时,它们便急于把它们所持有的英镑兑换成黄金或与黄金有联系的某些其它通货,而这却极大加重英国的困难。
60年代中,当许多国家持有英镑作储备时也出现与此有些类似的情况。因此无论是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还是其母国,都对这一制度表现退缩
举报/反馈

老陈的财经脑洞

31.7万获赞 4.7万粉丝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