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美猴王恰恰相反,在花果山逍遥了五百年,没有近忧,却有远虑——担心将来年老身衰,过不了阎王老子这一关。
怎么才得长生不老?天地间只有佛、仙、神圣三者,能躲过生死轮回。为此,美猴王开启了漫漫拜师学艺路。且看他在这条路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自古名师出高徒,而世外高人只居于古洞仙山之内。为了得遇名师,美猴王从东胜神洲,经南赡部洲,历经十载,寻寻觅觅,来到西牛贺洲。
途经一座奇山秀林,忽闻一个樵夫歌唱:“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美猴王逮着话音,得其指引,登上灵台方寸山,来到斜月三星洞。 而洞中神仙——菩提祖师,已经知道有人来修行了。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美猴王见到菩提祖师,纳头便拜,“师父师父”叫个不迭。祖师本要赶他走人,美猴王苦苦哀求:“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祖师听他讲明缘由和身世,见他如此诚心,终于收留了他。却得给他起个呼唤之名,怎么起?看其样貌和习性,倒像个猢狲,干脆把“狲”字去了反犬旁,叫他姓“孙”;而自己门下分派论辈,有十二个字,排到他属第十辈,正当“悟”字,于是祖师便给他起了“孙悟空”的法名。
美猴王自此有了名字,从兽转而为人,正式开启了学艺之路。
看看,悟空是不是在择校择师?这十年间,他飘洋过海,遍访名山大川,漫漫寻仙问道之征途,难道就从未遇到过可以为师的老师吗?当然不是了,只因水平不咋地的,他看不上哇,他要拜访的是佛仙神圣这样的名师。而这个菩提祖师,真乃神仙中的翘楚了。
悟空终于找到名师了,十分欢喜。可是师父教他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原著中这样写:“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洒扫应对进退”,这是《论语》中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教悟空先从礼节学起,学习如何洒水扫地,讲究个人卫生;如何迎送、酬答宾客,待人接物,晓得言语礼貌。这些琐碎杂事,又是谁教呢?师兄教啊。入门必修课,哪一个师兄不会,何劳师父?
话说这猴子虽为天地精华所生,但他毕竟一副猴相,一身猴性,数百年来在花果山称王,与狼虫虎豹为友,那是过着茹毛饮血,甚至杀人吃人的野蛮生活,哪晓得人世间的文明礼仪呢?
要得道成仙,必先对他进行习性改造,通过礼仪教育,驱兽性、塑人性,引导他知礼明义,为正式求学做好准备。而以悟空之通灵,这又有何难呢?
懂了礼节,接下来,悟空该学什么呢?
“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这就是基础知识,附加生存技能的教育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悟空一边上课,听师父说些无聊难懂的道理,一边出卖体力,干着没啥技术含量的杂活。他有怨言吗?没有!而且很勤恳,很踏实。
光阴荏苒。一日,祖师开坛,说一会道,讲一会禅,论一会语,三教合一本如然。悟空一向是个好学生,不料这次听老师讲到妙处,禁不住失声而笑,手舞足蹈起来,猴性复发了。
师父打眼一看,原来是那泼猴在课堂上捣乱,差点把他都忘了。因而也不生气,便问悟空来此几年了?“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悟空怎知多少时节,只记得桃花开了七次,自己已饱饱吃了七次山桃啦。
七年了!祖师也不禁有所感慨。这个猴头,亏他能耐下性子,七年如一日,学习礼仪和基础知识,孺子可教啊,可以让他升入中学了。
祖师终于发问:猴头,要学些什么道?
此时的悟空尚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只是想沾些道气儿,能得长生不老就行了。
菩提祖师精通诸子百家,学问博大精深,光其“道”字门中就有三百六十傍门。祖师让他选课,每说一门,悟空总是要问一句:“似此可得长生么?”听不到肯定答复,他又总是回敬两个字:“不学!”
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想学啥?!祖师分明生气了,随手取过戒尺,在猴儿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回入后堂,关上正门,罢讲睡觉去了。
那些师兄一个个埋怨他,可是猴王名字中这个“悟”字,岂是白叫的!挨了打,他心中反喜。当夜三更时分,他偷偷起身,踅摸到师父居室,果见后门开着,便蹑手蹑脚进去。师父面朝里睡着,他也不做声,只是悄悄地跪于榻前。
也不知跪了多久,差点让他怀疑人生,师父却醒来了,问他何故到此。悟空解释说,师父好不老实,给人家出了个谜,而谜底分明是让弟子三更时,走后门来学艺。唉,干啥都要走后门!
高!天赋异禀,悟性真高!这样的好徒弟,打灯笼也难找啊,师父怎能不欢喜,当即传了他超凡入圣的修行口诀——“大品天仙诀”(这名称,还是数百年后,悟空在黑风山大斗黑熊怪时,自曝的)。其要领就在于屏除邪欲,六根清静,“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悟空依此口诀,经过三年自修自炼,不仅得了非常之道,驻颜益寿,而且不知女色为何物了。你看取经路上,八戒那么好色,而悟空呢,就算香艳的铁扇公主搂住他狂亲,也始终不为色动,那定力,都是此时修习的功果啊。
可是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素养提升了,怎么实操呢?
三年后的某一日,祖师望着悟空,又发话了:“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
悟空大惑不解。但听师父解释道,每隔五百年,相继就有雷灾打他、火灾烧他、风灾吹他,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一命呜呼。
只把悟空听得毛骨悚然,赶紧叩头礼拜,要师父传与他躲避三灾之法。师父挨不过他纠缠,终于决定要教他真把戏了:“你要学哪一般?我这里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悟空嬉皮笑脸,当即表示自己愿多里捞摸,学那七十二般变化。祖师便私传了他口诀。因有了深厚根基,一窍通时百窍通,悟空很快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有道是: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一日,祖师又问悟空飞举之功如何,悟空夸口自己已能霞举飞升了,当下演给师父看。可是他使了劲蹦跶一下,只离地五六丈,返复不上三里远近,师父都被他惹笑了,这怎么算得上腾云,只能算是爬云了。
悟空自然又求师父传授腾云之法了。祖师就依着他的起跳式样,传了他 “筋斗云”。翻一个筋斗,一去就是十万八千里,悟空自己都要惊呆了,当下依口诀修习。
你看前面打基础费了那么长时间,这阵儿,他轻轻松松,很快就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就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啊。
要理论有理论,要本领有本领,既得长生之道,又能降妖伏魔,孙悟空可以毕业了。
但是,悟空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却不怎么光荣。原因何在?太爱显摆!虽然春归夏至,但还没到七月一日,便被师父赶走了,连毕业典礼都没参加上。
悟空修成神圣之功,可是那些师兄们还只是凡仙,怎么能不艳羡呢!大伙要看他的变化,让他变棵松树,他当即捻着诀,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众人起哄了,称赞不已。
喧哗声惊动了祖师,祖师出来一看,厉声喝道:“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在人前卖弄?”
悟空灰溜溜的,向师父赔罪。师父却淡然说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不解,只听师父道:“你从哪里来,便到哪里去就是了。”
悟空恍然大悟,师父要赶自己走了。离家二十年,虽然时常也想念那些猴子猴孙,但师父的厚恩未报,怎么就能拍屁股走人呢?
讲什么报恩?!祖师掐指一算,就知这猴头日后是惹祸的种,不带累自己,就是烧高香了。还是有言在先吧,于是叮嘱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悟空没奈何,泪别师父,纵起筋斗云,一跃又回到了花果山。二十年漫漫拜师学艺路,寻师十年,学艺十年,可是归来却没消一个时辰。
然而,和师父这一别,却成了永别。此后他果然大闹天宫,闯出大祸来,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直至五百多年后脱难,随唐僧西行取经,期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再也没有见到授业恩师。
孙悟空生命中,最该感谢的人是谁?观音菩萨虽然关爱他,却给他了个紧箍咒戴。和尚师父虽然解救了他,却总爱瞎念咒。菩提祖师,才是他最该感谢的人,没有之一。
文|纤云涵月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