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已离开我们去了天国
每到母亲的诞辰
我的生日
母亲节
我就更思念我的母亲
儿生母苦
母亲的恩情
一辈子萦绕在我的心……
《栀子花开》——纪念母亲诞辰98周年
张良杰
小时候,在老家屋后的菜地里,有几棵大树,一棵桑树,三棵楊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棵不高也不大的栀子树。
就是这棵不高不大的栀子花树,在我们那个湾子里,沿夏纳河两岸,“上七下八”十五里范围,可真是远近闻名。
每到花开季节,栀子花开一片白,清香飘溢几里外。凡是路过的人都要停住脚步,观赏片刻,尽情地品味那诱人的清香,迟迟不肯离去。还有的特地从很远地方前来观看,有幸摘上一朵,就更是心满意足,感激不尽。
每到花开季节,母親比平时更忙。邻近的一些姑娘、嫂子、婆婆、媳妇,少不了要找母親,摘上一朵两朵,插在头上或者掛在胸前,母親总是高兴地应许,从不打折扣。
每到花开季节,母親也比平时起得更早。栀子花是夜晚开放。雾越大,露水越重,花开越茂盛。母親要趁露水淋漓时,把花摘下来,用竹篮提到河对面集市上去卖。看着母親装满篮子又香又好看的栀子花,我和妹妹总要伸手去拿。可都被母親拦住,说:“等卖了给你们留两朵。"可每次等回来的不是空篮一个,就是油、盐、用品等装满一篮。当时我和妹妹都很不高兴,心想,为什么您给别人都可以,给我们却不行呢。
等我长大后,才懂得了母親为什么捨不得给自己孩子两朵栀子花而都拿去卖钱,懂得了母亲的那即使是硬汉子也难以承受的沉重压力与岁月的艰辛。
当时,正值解放初期,父親虽然当了人民教师,但並没正式工资。每月大概只给两斗米,有时还保证不了。土改后,我们家分得了几亩白(旱)田,几亩水田。父親教书,五十来岁、裹着小脚的祖母和七十多岁的曾祖父母都无能为力。农田劳作主要靠母親一人,既要扶持老人,又要养活四个子女。还要履行村妇联主任的职责。栽秧割麦,耕田犁地,施肥除草,砍柴挑水,水里泥里,跟男人一样,都得自己干。而且一家人的烧火做饭,衣食料理等都落在母親一人的肩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亩地的莱園,一年四季,一家人吃的蔬莱瓜果,油盐酱醋和日常用品,都来自这块莱地,也包括那棵栀子花树。
母親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白天去农田里干活,早晨和傍晚就挤时间到菜园里做事,把各种蔬菜、瓜果、豆类、苞谷、芋头等作物打理得井井有条,收获旺盛。对那棵栀子花树,更是精心呵护,根据季节气候的变换,进行埋施基肥,整枝,培土等,不仅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而且一年比一年长高长壮,花朵也一年比一年开得更多更大。
菜园的作物,除供一家人一年四季吃菜外,更重要的是将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出卖,换了錢后,买回家里所需的食物、调料、用品以至衣物等。为了能卖得好和卖个好价錢,往往挑好的、大的、整齐的,没虫眼的拿去卖。剩下的才是给家人作菜吃的。而栀子花,也是母親当年用以换钱的主要作物之一。当时,五朵可卖一百元(一分钱),盛开季节,每年大约有一个月时间,一天少则五十朵左右,多则一百余朵。就这样,一分钱,一角钱地积攒,撑起了这个家。母親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先进事跡,很快在乡里流传开来,象我们家的栀子花一样,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妇女模范。
不怪母親不给栀子花孩儿玩,而是因为母親肩上的担子太重。不怪母親捨得给别人而捨不得给自己的孩儿,而是因为母亲生就了那宽厚待人,克己奉献的高尚胸怀。给人花朵,手有余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子女,献给了这个家,献给了这个社会,留给自己的:只有痛苦和辛劳,直到老去,离去。就像栀子花一样,给了人们纯洁的花容和温馨的芬芳,而留给自己的只有凋谢、枯痿、烟灭。但是,花谢花落虽辗作成泥,轮回大地却生生不息。
愿栀子花的纯洁与芬芳永驻尘世,愿母親的伟大精神永放光辉。
(栀子花图片取于网络)
举报/反馈

云星815

303获赞 40粉丝
专注书画诗词联赋传统艺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