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震宇以专业的科学数据和缜密的思维逻辑,深刻剖析一个个敏感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 吴潇岚 摄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陈静 吴潇岚)汉字“猪”和“家”有怎样的关联?原来“家家有猪便是国富民强”。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核心通识课“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上,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从野猪到家猪驯化说开,从汉字起源谈到中华农耕文化,再落脚于“国家统一”的精神内涵,继而延伸到中西文明差异。他的讲解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记者8日在走访中获悉,杜震宇教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这门核心通识课被同学们称为“改变三观”的“金课”。这门课程获得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诸多荣誉。“激素水果”“避孕药黄鳝”“致癌红肉”“辐射海鲜”“塑料鸡蛋”……杜震宇以专业的科学数据和缜密的思维逻辑,深刻剖析一个个敏感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令人茅塞顿开。
杜震宇教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这门核心通识课被同学们称为“改变三观”的“金课”。 吴潇岚 摄
校方告诉记者,杜震宇基于本课程所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体系(理工科)”以及在此体系基础上主编出版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在一线教学中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支撑。
如何逐层讲透激素、添加剂、环境污染、致癌物、抗生素、人工养殖、转基因和食品安全标准这八个“硬核”知识点?在杜震宇看来,通识课意味着“通融交合”,要让零专业基础的学生“听得懂、想得深、看得远”,就得敏锐地抓住青年学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天然关切及内心困惑的心理特征。杜震宇告诉记者:“通识课绝对不是专业课的通俗版、科普版或大众版,我就想通过食品安全这个接地气的小窗口,让同学们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时代特征,引导同学们真正理性认识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对解决人类危机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催熟”的水果能吃吗?这是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在课堂上,杜震宇教授从生物学原理讲到国际科技发展,再讲到国家对民生的体制机制保障,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催熟植物瓜果的是植物激素-乙烯,与人类激素完全不同。任何一个自然成熟的果子都含有大量的植物激素,人类从下树至今,已经吃了几百万年的植物激素,可曾影响到我们的生长发育?所以,只要使用得当,植物激素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他说,正是对植物激素广泛而合理的使用,才保障着中国15亿民众的菜篮子。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杜震宇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们对世情国情社情的深入思考。这位学者说,“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激发他们眼中的光”,将通识课的“小教室”打造成思政课程的“大课堂”。他指出:“讲述方式必须是能通往学生心灵的”。
来自体育与健康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的朱振远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谈起对于这门课的喜爱,他说:“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述破除了我过去对身边很多事物的偏见,而且这些知识不仅可以用在我自己专业的运动营养方面,今后如果去支教实践,也能派上用场。”
“好好吃个正常的鸡不行吗?科学家为什么要选育没有毛的鸡?”问题一抛出,来自28个院系的同学们给出了10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尽管这些答案和科学家真正的选育目的大相径庭,杜震宇却认为这能让“来自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逻辑融合起来”,同时,这些具有高度吸引力的跨学科问题,也让学生在“思维与知识边界游走”。
据悉,“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已开课14学期,施教上千位学生。2018届毕业生潘涵在毕业教学评价中写到:“要问这门课到底好不好,我想这大概可以从每堂课结束时同学们献给杜老师热烈的掌声中找到答案吧!”(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3735万获赞 620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