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通讯:旅游振兴黄河岸边小渔村:古村落进阶“五星”打卡地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5日电 题:旅游振兴黄河岸边小渔村:古村落进阶“五星”打卡地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有5天假期的2021年“五一”黄金周,迎来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旅游季。堵车、排队、到“人从众”的景区,位于河套平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位列其中。

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小渔村,如今成功进阶“五星”打卡地。

5日是小长假最后一天,靠近黄河边的二虎农家乐依旧“烟火气”十足。靠近中午时分,老板秦二虎便站在院子里迎来送往地接待一波又一波的自驾游客。

当地特色美食“托县炖鱼”是二虎农家乐的“金字招牌”,秦二虎指着挂在院子房头最醒目位置的几块奖牌告诉记者:“妻子炖鱼的手艺在当地屈指可数,已经蝉联三届当地炖鱼大赛的一等奖。”

图为刚出锅的“开河鱼”。 张玮 摄图为刚出锅的“开河鱼”。 张玮 摄  郝家窑村位于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管委会驻地东南10公里处,东依山梁、西邻黄河,沿黄公路穿村而过。

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郝氏兄弟两人由山西河曲迁此筑窑为屋,以姓氏命名为郝家窑村。因为地理地势、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村民的生活曾贫困不堪。

“2003年之前,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出去打工,剩余的村民靠种田捕鱼为生,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人民币,下同)。”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建向记者介绍。

2003年,郝家窑村依托黄河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旅游发展让这个小渔村的振兴“猝不及防”。

每年春天,黄河开河,除了流凌美景,还有3月—5月间游人尝“人间美味”—“开河鱼”的壮观。

“开河鱼”的名声大噪始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当地每年都要将'开河鱼'上贡给皇帝”。

“五一”小长假已接近品尝“开河鱼”的尾声,老陶炖鱼店依然门庭若市,年近50岁的老陶两口子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来店里准备食材。

“11点钟就上客了,人太多,常常供不应求。”老陶边捞鱼边说。

有的客人没抢订上座,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只得在老陶的店门口找个车位,坐在车里等座儿。

“儿子在北京工作,就好这一口。去年受疫情影响,没吃上‘开河鱼’,今年‘五一’回来,怎么也得在走之前让他吃一顿。”王海燕在车里等着排号,“我和老板说了,实在没地儿坐,我们打包带走也行。”

图为黄河鱼已成为当地文旅品牌。 张玮 摄图为黄河鱼已成为当地文旅品牌。 张玮 摄  记者从托克托县交警大队获悉,“五一”小长假前两日,郝家窑村的沿黄公路车流量达4000余辆,出行人数流量达2万余人,停车位全部饱和。

“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秦建说。

截至目前,村里有60多家农家乐,每家平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民的人均纯年收入也提高到2万元以上。

除了渔业养殖,葡萄种植也是郝家窑村的主要特色产业。当“开河鱼”的喧嚣过去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瓜果飘香、葡萄采摘的又一番热闹。

郝家窑村一带种植葡萄已有200多年历史,一代又一代村民以种植葡萄为生,这里也因葡萄的多产优质逐渐天下闻名。可曾苦于销路不畅,每斤1元都卖不出去。

旅游振兴让村里的葡萄逐渐打开销路,田园采摘、农业观光、线上销售、直播带货……

“目前,当地特色葡萄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年产葡萄量为3000多吨,葡萄的价格也增加到每斤10元。”秦建如是介绍。

按照计划,2021年郝家窑村要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建设生态廊道,对葡萄种植户进行统一管理,打造精品葡萄。同时,做葡萄深加工,打造饮料、葡萄酒等产品。

乡村振兴让这个古老的小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郝家窑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称,2020年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zmdtvw@163.com
举报/反馈

掌上驻马店

12.2万获赞 1.5万粉丝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