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年度首场导师课堂在青山实业开讲。一向“低调神秘”的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为到场的20多位晚辈倾情分享、答疑解惑。
伴随着一个一个问题,我们仿佛读完了一本钢铁大王创业简史。
上海市浙江商会主席团荣誉顾问
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 项光达
创业:只做一件事
Q
您1988年开始创业,最初做汽车门窗,但很快就切入到了不锈钢行业,并且一做就是30年,从一个小作坊做到全球第一,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创业路上,您经历了哪些最艰难的时刻,又是什么支撑您一直专注主业、坚守初心?
项光达:在我那个时代,很多人下海创业其实没有经过过多的思考和选择,觉得当下什么行业好就从事什么行业,抱着“我做了再说吧”的心态。
我是从1988年开始创业,创业之前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只有经过不断的思考,再结合理论的支撑,企业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不锈钢这个行业,当时我在国企工作,在国企工作的八年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88年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了,但是没有一个是从事不锈钢生产的行业,再加上当时中国不锈钢的产量非常低,低于需求量的10%,90%都是通过进口来满足,有时甚至还需要托关系才能买到。
所以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可以生产不锈钢,那一定会有市场。
我相信民营企业的故事都是差不多的,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是经历了千难万险。
青山也是一样,经历了很多困难,遇到了很多预测不到的情况。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明确规划和对产业的专注发展会支撑企业度过重重难关。
在创业之初,我研究了很多国外的优秀企业,因为这些优秀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他们已经在自己的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并且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跨行业做很多事情,但是青山一直在坚持“只专注于一件事”。
做生意和做企业是两个概念。我一直认为做企业赚的不完全是钱,赚的是竞争力。如果企业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另外的行业,那么投入到本行业中的资金就会相应减少,竞争力自然也会减弱。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用钱买不到的,靠的是积累、沉淀以及全身心的投入。
机遇:看地图、看发展
Q
您2009年首次投资印尼,开发红土镍矿,后面陆续布局印度、美国、津巴布韦等海外生产基地,您认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我们浙商有哪些机遇?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风险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项光达:首先,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定是要经过缜密的思考,不是当下社会或者政策提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而应该是正好符合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需求再去触及。
从一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一直践行的是“看地图,看发展”的理念。青山发展的第一个十年,我是看着温州的地图去选择我要去发展的地方。第二个阶段是跳脱温州,站在全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比如中国还有哪些地方能让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最大化。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全球的角度去看问题。
总而言之,企业每一次的发展决策都是和自身的沉淀、积累、能力等各方面息息相关的。但是当决策产生的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去找问题,不要把原因归咎于市场,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关于“走出去”,路径很重要。首先是向“别人”学习,这个别人就是在当地发展的优秀企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要去思考对方以及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因为“什么好就做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找出自己的竞争点,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突破和创新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步。
另外走出去,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对当地有需要的事情、对国家有用的事情总归不会错。
Q
您2017年进军到新能源行业,成立了瑞浦能源,并且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跻身中国锂电池装机量前五,当时为什么决定进入这个新兴行业,算不算“专注”的一次例外?
项光达:任何事情都在变,所谓的专注,我认为一种是当企业还没有做大,卯足全力去发展的专注;另外,当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去拓展和创新也属于一种专注。青山就属于后者。选择新能源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市场很大,哪怕只占一点点比例,容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创新:用好这把双刃剑
Q
青山每年都拿出不少于100亿投入新项目新技术,还专门成立了青山研究院,目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研发投产周期很长,也是有风险的,您怎么保证这么巨大的投入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万一打水漂了怎么办?
项光达:我本人就是一个工程师、技术人员。
没有一个企业不讲创新,青山几十年来也都是依靠创新在不断发展。有巨大的投入,注重创新,才会有后期几何式的增长。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创新可以说是一把是双刃剑,不创新企业会死,创新不得当企业也活不下去。用什么方式投入创新,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跟效率是有关系的。
就拿我现在做的新能源举例吧,如果和企业拼研发投入的话,青山肯定拼不过那些头部企业。回过头看青山在不锈钢行业的时期,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研发人员,只有我自己,但是青山现在发展的还是比其他一些当时人员规模比青山大的企业要好很多。所以我觉得创新在投入资金和对研发有一个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还是要看老板、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能不能“合为一体”,如果可以的话,创新的效率就会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升。
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老板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这个情况,青山就会分板块运作,依托板块负责人形成多个创新闭环。总而言之,要找到符合企业的更加高效的创新模式。
人才:人才是合作伙伴
Q
谈完创新,就不能不说人才。青山的人才理念是什么?怎样把这种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发展?
项光达:没有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每个企业的文化也各不相同。
对于我个人而言,人才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什么是人才?干多了就是人才。所以我建议企业对于“人才”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是了解度、认同度、归属感等方面都会比较高,但是也要通过引进人才来补充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其实我认为引进人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和作用。所以要找寻跟企业志同道合的人才,只有彼此间的理念是一致的,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并长久地合作发展。
另外,人才和企业家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青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是高管层的人员构成基本没有变动。我经常和公司的管理层说,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抗日战争时期党员对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是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没办法让自己的员工实现的。
如果有人才流失,我一定是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走的人会更多。
寄语:年轻人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Q
您对现在年轻人创业有什么建议?
项光达: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很重要。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可以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能力把不喜欢的事情变成喜欢的事情这个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创业中自身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方法,最后就是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率地做事情。
Q
青山的决策机制是怎么样的?
项光达: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很多方面都不能单一地进行复制。
很多时候企业家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管得了、管得好,就青山而言,我扮演的是帮助负责人成为老板的角色。只有让负责人从内心觉得这件事是跟自身有关的,就会投入全身心去做。
Q
企业二代如何接好班?
项光达:提高自己很重要,多一些经历,多一些实践。因为企业二代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去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实施落地,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能最快地给自己积累直接经验。
另外,实事求是很重要。不要认为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往前推进,坚持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发现错误了,就要及时改正,降低损失。
举报/反馈

温州古道

27.6万获赞 2.5万粉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旅游领域创作者,本地资讯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