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属曲牌体,因其曲调婉转缠绵,常让人听得入迷,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迷胡”。它的贡调主要由小曲小调所组成,又名“曲子戏”“清曲”或“东路曲子”,现通称眉户,主要流行于陕、甘、青、宁、新及晋南、豫西、川北和陕鄂交界处等地,尤以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普遍。2014年,陕西眉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剧照

眉户最早演出形式为“地摊子”清唱,清嘉庆、道光年间,逐步搬上舞台,在演出过程中,艺人们不断从地方大戏中吸收唱腔、锣鼓、伴奏曲牌、身段、扮相、服饰等丰富眉户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力,逐步发展为能够表现历史故事题材的戏曲剧种。早期的眉户演出,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剧目内容多反映民间家庭生活故事。民国十八年(1929),晋南遭灾,眉户艺人为求生存,在艺术上发展创新,吸收了蒲州梆子的锣鼓经、念白、帽翅、鞭子、口条、靴子、水袖、椅子等表演技艺,行当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末丑齐全,出现了一批名艺人,剧目也扩大到演出大本戏和连台本戏,甚至敢于和蒲州梆子抗衡,曾出现过晋南眉户与蒲州梆子对台取胜的盛况。

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剧照

眉户现代戏的创排演出是从戏曲研究院的前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起步,如家喻户晓的《十二把镰刀》《大家欢喜》等。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在学习、挖掘眉户遗产,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演出了大量的眉户现代戏,如《梁秋燕》《粮食》《两颗铃》等。新时期以来,相继创作演出了《杏花村》《漂来的媳妇》《留下真情》《陕北婆姨》《好年好月》《迟开的玫瑰》等。

(图片源自网络)

责编:贾亭沂
举报/反馈

文旅中国

58.1万获赞 27.6万粉丝
传递权威文旅声音,带您体验诗和远方!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