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守备街、厚慈街、凤凰台、下回水沟、花街子、善果巷……老重庆有着怎样的街市风貌与民俗风情?围绕“水、航、岸、食”四个关键词,生活在川江流域老重庆人,留下了哪些动人往事和浪漫情怀?弹子石、九龙坡等老地名是怎么来的?滑竿是如何从兴盛到消亡的……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这套《图文双语境·文旅丛书》中找到有趣答案。
《图文双语境·文旅丛书》 主办方供图
4月26日,重庆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发布《图文双语境·文旅丛书》,该丛书首期5册正式和读者见面。
出任《图文双语境·文旅丛书》主编的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介绍,这套丛书的出版选题在2019年开始策划组稿,首期出版的丛书包含《巴风渝韵话古今》《川江词典》《大足石刻人文档案》《重庆城的老龙门阵》《重庆十八梯风情档案》共5本。
首期丛书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来介绍重庆,即一条江(长江的川江段),一座山(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一个城(渝中半岛的代表性步道和街巷“十八梯”),以及谈重庆的文化,讲述重庆的民俗故事和民间史话。
任竞表示,丛书系列将从地理、民俗、景点、历史、水文、生态、文学、艺术、建筑、非遗、饮食等不同的角度深入总结并创造性地挖掘、塑造重庆的文化和旅游特色。
“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全面、更深入、更有价值的书稿,来介绍重庆的文化特征、旅游特色。”任竞表示,丛书不仅适合一般读者深入了解巴渝文化,也适合专门的文旅从业者作为有价值的参考读本,为旅游行业培植更深厚的文化土壤。
重庆城市风光 张坤琨 摄
五本图书简介
↓↓↓
《巴风渝韵话古今》
邹克纯/撰文;游江/绘
本书的主题是“巴渝文化”,描述和概括巴渝文化的表现、特质,分析巴渝文化的成因,综述巴渝的历史及文化的传承。
本书由数十篇随笔组成,分为“溯源”“母城”“文脉”“风俗”四个篇章,并收录了重庆当代著名漫画家游江的画作——画作闲散诙谐而生机盎然,为读者提供领会巴渝文化特质的一个参照。
《川江词典》
陶灵/著
长江的川渝段称为川江,是巴渝人民的母亲河。本书是作者以川江风物为主题创作的散文集,收录近40篇文章,文风朴实,主题突出。
全书分为“水部”“岸部”“航部”“食部”,所有插图均来自清光绪九年(1883 年)时任宜昌镇总兵罗缙坤编著的《峡江救生船志》——这本古籍绘出了沿江(主要是三峡流段)的重要城池、建筑、山形、水势、舟楫、渔事,是有关三峡的图册中较为重要的史料。
《大足石刻人文档案》
章创生、范时勇、杜舜年/撰文;王庆伦/摄影
本书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大足石刻艺术魅力的通识读本。
图片清晰、完整、还原度高,且较有代表性,对每一幅图片都做了必要的注释,对造像的年代、特征、思想内容、艺术价值有简洁的描述。
同时对大足石刻分布于大足境内的各处遗址分别详细介绍,并综述大足石刻的历史、成因、价值和特点。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
涂国洪/图说;李远华/言说
“龙门阵”流行于川渝地区,可以看作是以市井里弄的传说或民俗为主题的口头文学。
本书中的龙门阵一方面来自于对已有口头文学作品的收集传承,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长年的文献梳理甚至实地考察。
同时,书中增补了重庆知名艺术家涂国洪的画作,兼顾风景写实与情感表现。
《重庆十八梯风情档案》
刘谨成/摄影、撰文
《重庆十八梯风情档案》以丰富的图片记录了“十八梯”的二十条主要街巷的原有建筑及市井生活风貌。这些摄影记录持续长达数十年,典型地呈现了十八梯的变迁发展过程。
本书的大量图片将镜头对准了“人”,浸透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令人印象深刻。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作者/来源:重庆发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