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安海籍华侨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关键时期,他们尽管身处境外,仍时刻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毅然挺身而出,不惜毁家纾难,积极参加革命。一些安海籍华侨、归侨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加入了组织,他们之中有龚陶怡、黄薇夫妇,高承烈、高挺炬堂兄弟以及郑士美、朱仁寿、陈再兴等。这些人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倾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片赤诚 为国输财
“九·一八”事变后,海外众多安海侨胞以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与祖国人民结成举国御敌的坚强力量,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钢铁长城。安海籍华侨党员在东南亚组织或参加诸多抗日救亡爱国组织,他们集资筹饷、捐款捐物,为祖国和民族作出了无私的奉献。1936年,在菲律宾重要工商业城市怡朗,安海籍华侨郑士美参与发起成立怡朗华侨救亡会,并任救亡会执行委员,救亡会积极筹款支持祖国抗战。在筹款寄回祖国支持抗日战争时,怡朗华侨救亡协会得悉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缺少军饷,长期得不到捐款,因而向民国政府当局建议划拨一部分款项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但得到的答复是此事须由中央(国民政府当局)统一收款、统一分配。怡朗救亡协会知道通过这种方式分配,八路军和新四军实际上是得不到任何款项的,于是单独筹募特别款项去支援他们。同时,协会还发动女会员组织“怡朗华侨妇女救国协会”,挨家挨户向侨胞募捐,并利用星期天赶制救伤袋,然后将捐款和救伤袋寄往居住在香港的宋庆龄女士,由她转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而后分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在菲律宾另一重要城市宿务,安海籍华侨龚陶怡于1937年出任菲律宾华侨抗日民族解放社秘书长,也踊跃募集资金支援祖国抗战。
1947年,泉州中心县委选派地下党员赴香港,帮助成立香港地下支部。香港支部的几任负责人都是安海人,许集美的夫人高景春任香港支部首任书记,后由安海大巷倪厝的倪永图继任,再后来由安海十九间郑家玄之弟郑星辉负责支部工作。香港支部团结民主人士,发动爱国乡亲捐钱捐物,支持家乡地下党革命。当时家乡紧缺的药物如盘尼西林、葡萄糖、鱼肝油等,皆由香港地下党支部输送到内地游击队手中。
以笔为戈 鼓呼呐喊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安海籍华侨党员深感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纷纷行动起来,组织民众,走上街头,演艺宣传。他们还顶住当局压力办报鼓呼,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进行抗日宣传,唤起侨胞们的爱国热情。郑士美担任《华商公报》经理,龚陶怡任菲律宾华侨抗日民族解放社社刊《民族解放》主编,著名华侨、后来成为龚陶怡夫人的黄薇则任抗日地下报纸《华侨导报》编辑,高承烈担任马尼拉《新闽日报》总编辑。这些红色报人笔锋如剑,撰文痛斥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激起民众的抗日热潮。
他们负责的刊物还经常刊登进步文章。黄薇担任编辑的《华侨导报》,及时地报道和世界各地的抗战形势,介绍解放区人民在领导下发展生产、推行民主改革的情况,还经常转载等人的一些重要文章,如《论联合政府》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纸还曾全文刊登家乡安海地下党员郑家玄撰写的革命文章《宣言》。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暴露了他们真反共的面目,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责。在菲律宾的国民党分子却歪曲事实,恶毒攻击和新四军。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文章《为江南死难者致哀》一文,且刊登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太急”,使海内外人了解了真相。龚陶怡也在《民族解放》上转载了《新华日报》周恩来的文章与题词,并亲自撰写《重申本社的立场》一文刊载,旗帜鲜明地声明民族解放社坚决反对分裂、反对投降、反对退步,并声明拥护的立场。经过组织的考验,1941年5月,龚陶怡、黄薇光荣地加入了。抗战胜利后,黄薇任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辑。全国解放后,龚陶怡、黄薇夫妇在中央机关任职,夫妇合作著有自传录《风雨人生》和《菲律宾华侨抗日斗争纪实》等书。
著名侨领陈清机的女婿高承烈,也是旅居菲律宾的安海籍红色报人。高承烈少年时即旅居菲律宾,青年时代回国就读厦门英华书院,毕业后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后经陈独秀之子陈延年推荐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留学期间加入并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他还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会议,与代表周恩来、瞿秋白有过交往。1930年,高承烈受王明排挤回国。第二年,受第三国际派遣南渡菲律宾,任共产国际远东工作站联络员,后出任马尼拉《新闽日报》总编辑。祖国抗战爆发后,高承烈在菲律宾积极参与救亡斗争,他帮助堂弟高挺炬回国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直接参军抗战,后高挺炬历升至师级干部。《新闽日报》宣传抗战主张,在华侨中影响大。日军占领马尼拉后不久,《新闽日报》被迫停刊。日本宪兵到处搜捕高承烈,但终未得逞。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菲律宾光复,同年《新闽日报》复刊,高承烈仍任主编。战后,国民党驻菲总支部勾结菲律宾当局右翼势力,控制马尼拉局势,国民党驻菲律宾机构发现高承烈主编的《新闽日报》有左倾倾向,要求他去台湾,遭到拒绝。1953年高承烈在马尼拉失踪,其后他的尸体在甲米地海滩被人发现,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铮铮铁骨 献身革命
出生于泰国的安海籍华侨朱仁寿,1929年他24岁时携带妻儿归国,返回安海后桥村生活。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朱仁寿到泉安汽车公司当客车司机,有机会接触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情况,他亲眼看到许多穷苦百姓,或深受苛捐杂税的压逼贫病交加而死亡,或为逃避“抓壮丁”而倾家荡产。目睹民生惨状,朱仁寿怒火中烧。后来,地下党员朱义斌到后桥村活动,发展朱仁前等人入党,成立了后桥村支部。1945年夏,朱仁前介绍朱仁寿参加了革命。朱仁寿明白,只有起来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之后,朱仁寿的家就成了泉州地下党的联络站,许集美、郑种植、张尚触等闽中地下党游击队员经常出入他的家。1947年5月,朱仁寿参加攻打安海战斗后,得到鼓舞。他强烈要求加入游击队。他在战斗中冲锋在前,灵活机智,勇敢杀敌。他曾两度被捕,被敌人野蛮施刑,但他坚贞不屈。
经过斗争的考验,1948年2月朱仁寿加入。1948年6月6日,朱仁寿被国民党乡长、三青团区队长抓捕。敌人把他押到山沟刑讯,使出种种残忍的手段,他铮铮铁骨,不屈不挠,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透露党的机密。三天后,朱仁寿被狠毒的敌人活埋,充分表现出一位归侨人的英雄气慨。为纪念这位归侨烈士,成立后,朱仁寿的家乡后桥村改名为仁寿村。
地下党员陈再兴,未满20岁就参加地下党工作。1931年在家乡安海同一些地下党员组织“反日会”,以此为掩护同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1933年被当局通缉后逃往菲律宾。在菲律宾旅居多年,1941年陈再兴返回安海后,四处寻找地下党组织未果,后不幸患病身亡。现留有陈再兴爱国七律诗两首,其中诗句“雄心起舞鸡鸣剑,何日珠还合蒲来”“瘦竹非无劲节志,高冬犹有耐冬心”,表达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决心,诗词至今读来仍十分感人。
作者/来源:晋江乡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

西部文明播报

1.2亿获赞 68.1万粉丝
专注文明,弘扬文明。
陕西菁选调生活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