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东部的小城射洪,穿进满眼翠绿的大山,颠簸在起伏绵延的盘山路上,经过错落有致的一户户农家,一条小路向着大山深处进发……
在那不为人知的山沟沟深处,藏着的是一个被历史封存的隐密之境——3536军工厂。
军绿色铁架的拱形大门上,挂着白底红字的“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六工厂”的名称。
大门内,两侧低矮的老楼守在古朴的水泥路两旁。路的两侧,一排梧桐,一排香樟,它们的落叶交叠着,安静地躺在路边。
老楼灰白的墙体渐渐发黑,但是仍旧保留着80年代的宣传画和充满干劲的大字标语。居民楼的红墙上爬满了青苔,破旧的墙体泛着白灰。
阳光透过树叶将光影打在斑驳的墙上,整齐插在每栋楼前的小红旗随着微风晃动着身体。
目及这一切,满满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3536到底是什么呢?
别急,行西南的旅游体验官们已经换上军装,扎好腰带,带好军帽,跟着“一二一”的号子,踏着香樟树的落叶,向军工厂内进发,去重温过去那段青春岁月。
“嘎吱嘎吱——”你听,时间的齿轮在悄悄转动啦。
01 梦回3536
55年前,一支56人的小分队,在接到秘密命令后就坐着两辆解放牌大卡车,一头扎进了位于川中盆地的大山深处。
当时,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工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状况,需要尽快加强国防建设。
“三线建设”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上了日程,我国的大西南、大西北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这支队伍此次行程的目的就是在射洪县筹建第3536军工厂。
▲ 走进射洪大山
选择在射洪建军工厂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射洪地处川中腹地,境内多浅山,便于隐蔽。二是太和镇是四川四大集散码头之一,涪江上水运繁忙;
三是襄渝铁路即将开始修建,方便物资运输。四是射洪的物产资源丰富,可以保障三线人的生活物资供应。
当年,3536厂的筹建人员和民工们风餐露宿,劈山开路,筑起厂房,架起桥梁,用肩扛人挑的方式通水、通电、通路,把血汗和青春都洒在了瞿河镇中皇村这个山沟里。
终于,两年后,3536军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射洪的棉花非常好,而作为一所被服厂,3536厂主要为前线生产65式军装等军需被服。
当时的三线建设要“山、散、洞”,每一个军工厂其实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
这里有宿舍区、食堂和生产厂区,还有幼儿园、子弟校、冰糕房、卫生院、理发店、菜市场,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社区。
3536厂的职工里有很多都是告别了大城市来到这偏远的地方的,那时的口号是“好人好马上三线,备荒备战为人民”。
▲ 大好青年
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们说着各种乡音,来到射洪参加建设,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一呆就是几十年,度过了他们青涩、宝贵的芳华岁月。
那个时候,只要早上军号一响,上班时间到了,三六人就成群结队往车间里赶。
3536厂主要是给部队生产军服的,各车间是流水线式的作业,大家各自分工,有的车间只打衣袖子,有的车间只做衣领子,还有的车间只缝扣子。
这种先进的生产理念不仅让军工厂的生产效率极高,标准化程度极高,生产出的军装质量也很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朴实勤劳的三六人平常工作在生产线上,休息时就会举办各种运动会、菊花展比赛,给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那时,能坐着班车进县城一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 快乐进城
在3536厂,还有一位被下放到这里的少将周长庚,但当时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军衔。
他两鬓花白,平易近人,带着女儿住在家属区里,平日就像工人一样到车间里干活。
但周将军身体不好,来到厂里没多久,就心肌梗塞去世,仅59岁。
▲ 周将军
1993年,为响应国家对三线企业政策的调整,3536厂开始迁往绵阳。
1998年,3536厂全部搬迁完毕,曾经热闹非凡的3536厂人去楼空。
从1968年到1998年,三六人在军工厂工作生活了整整30年。
02 唤醒3536
把指针拨回现在,2021年,牛年初春,3536厂周边村子里的村民们依旧悠闲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成片的油菜籽地在阳光清风里起伏,连大肥鸭都可以大摇大摆地晃在山路中间。
3536厂依旧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但又有了些许的不同。
走进3536厂的大门,左手边就是3536军装体验馆,在里面换上当年生产的65式军服,游人就可以像模像样地出勤了。
▲ 体验官换上军装,重温三线生活
排好队伍,站好军姿,听口号,先左脚后右脚,跟着“一二一”的口号甩着膀子向前走。
那一刻,我们就沉浸感十足地体验了一把军工厂的“前世今生”。
齐步走过的数百米林荫道上,曾经的理发店、餐饮部、照相馆、大米店、电影院、长久婚纱店、哨所,还都完整保留在原地。
过去职工们吃饭的第一食堂下方,野蛮生长着一棵巨大的黄桷树,它盘根错节,挺拔苍劲,牢牢地攀附在石墙上。
▲ 一生所爱“网红树”
如今这棵树成了第一网红打卡树,它默默无语,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三线人的物是人非和时代变迁。
现在,第一食堂已经变成了3536三线建设博物馆,展示区把六七十年代的工人宿舍场景、八十年代工人居家的场景,以及3536厂机关干部办公的场景等都完整地还原了出来。
贴满整间屋子的旧报纸,摆放在木桌上的煤油灯和搪瓷杯,放在木床上的军大衣和旧棉被。
挂在屋子正中央的毛主席画像,人民解放军总机号码簿,一张张有楼层有号数的电影票……
当这些颇具时代感的老物件出现在眼前,你会感觉到时光一下子回到了50年前。
▲ 特色“沉浸式体验”
穿着军装的一位体验官坐在木床上,手里翻着一本《文选》,仔细阅读着,那干部范儿一下子就出来了。
另一位体验官一手翻阅着泛黄的文件,一手接着老式电话,面容沉静,工作时的专业度满分。
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时职工们使用的电话交换机,以及厂里职工过去的工作证、请假单等。
这些属于职工个人的资料都是厂里的老职工捐赠出的老物件,现在都被完好无损地放在展示柜中,向来游玩的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03 记忆是一道光
一路同行的体验官中有一位来自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女学生赵君伊,她身着草绿色的军装,情不自禁在空阔的展示区跳起了芭蕾。
飒爽的英姿,灵动的舞蹈,恰到好处的力道,每一个动作都美到了极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种芳华。
赵君伊说,为了跳这次舞,她专门上网找了一首激昂的歌曲,还自编了舞蹈,足足排练了一周。
▲ 君伊第一次穿上军装跳芭蕾
当君伊换上芳华也穿过的65式军装,在博物馆里翩翩起舞时,她整个人完全被当时的氛围和情绪所感染,跳出来的舞姿也特别有张力。
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穿军装跳芭蕾,感觉非常特别,而且这是她最满意的一个作品。
青春就是那么的无敌,我们也在这里发出了如此美妙的光。
再往工厂里面走,就是过去的生产厂房和职工宿舍,这些连成排的破旧红砖瓦房都完整地保留下了当年的状态,刻满了岁月雕琢的痕迹。
我们不期而遇了一家人,是两个女儿和儿子带着父母亲故地重游。父亲已80多岁了,颤颤巍巍,母亲紧紧拉住老伴的手。
▲ 老一辈三线人
他们搀扶着迈过了门前的水沟,站到了一扇暗红色的木门前合影。
身后木窗上的玻璃已经破损,但老两口含着笑紧紧靠在一起。
我想,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肯定都会懂得这份感情的。
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现在也可以来到军工厂,像我们一样去亲自体会一下过去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3536厂,越来越多的人知晓3536厂,3536厂才不会被人忘记。
当3536厂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时,它才不会被人们遗忘在大山深处里。
三线人在山沟沟里工作生活了30年,这里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即使他们后来离开了大山,老厂里依然有着他们的牵挂和念想。
▲ 可爱的小“军人”
每年都会有好多的三六厂老人们带着他们的二代,甚至三代跨越大山、重回故地,去怀念往日那青涩单纯的时光。
3536厂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需要想起,因为他们从来都不会忘记。
什么,精彩图片没看够?WiFi准备,一波亮瞎大图,往下戳
想看英姿飒爽的体验官吗?,宇宙最酷摄影师的图片发放中~
3536厂之旅暂时结束等你来,我们在射洪下个打卡点相遇,创作不易,主创们已熬到“吐血” 。
路上的故事
hi,看完了上面精彩的呈现,想知道我们在路上都发生了些什么好玩的事吗?
独家花絮马上登场!先来个自我表白吧!
我们是最酷的行西南旅游体验官小分队。
我们有最嗨的车手“哥哥”胡虹,最飒的先锋“妹妹”红尘,还有可爱的文字“钞妞”钞越,么么哒的摄像“老妹”邓丽彬。
▲ 邓丽彬 红尘 钞越(从左至右)
当然,我们也是超酷专业的融媒体团队。带了三个单反,两个稳定器,两个脚架,还有一个无人机飞行器!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最炫的座驾——岩虾红的牧马人Jeep,yeah!
▲ 车驰250公里到射洪
早上8点出发时,重庆大雨如注,我们狼狈地把各种设备箱子和行李塞进了我们的Jeep里。当天正逢清明假期第一天,光出重庆就用了两小时,原本计划3小时的路程硬生生被拖到了6小时。才21岁的钞妞因堵车颠簸,晕车吐了两次,歇菜啦。
下午两点,到达射洪时,天气特别好,天蓝得让人沉醉,阳光也暖暖地洒在身上。看到这么好的天气,伙伴们一路上疲惫的心情瞬间晴空万里。
这次是应射洪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重庆步步加广告传媒公司之邀,走进射洪,我们的第一站就是3536军工厂。
跨进军工厂的大门,仿佛体验了一场时空穿梭。等到要离开时,乡间的田野风光也让我们舍不得离去。尤其是我们的先锋作家红尘,站在油菜籽地里就不愿走啦!
▲ 全牛宴
晚上,我们大快朵颐了射洪特色的麦加全牛宴,尝了相传杜甫创制的射洪独有的醋汤,嗨了百年老酒沱牌曲酒!
诗里酒里,射洪等你!
努,喝醉了就忘了告诉你,射洪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下期就是子昂来了!
文字 | 红尘 钞越
摄影 | 胡虹 钞越 邓丽彬
(文章来源:红尘国际青年写作营)
作者/来源:行川渝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