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部非常压抑的德国战争反思电影——《冒牌上尉》一经上映,便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与心理冲击。影片的导演运用肃杀的黑白镜头将荒唐残酷的威利·赫罗德窃取军官制服后,所犯下的屠杀罪行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在德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冒牌上尉的故事也曾被搬上荧幕,与杀人魔头威利·赫罗德的不同的是,这个冒牌上尉没有伤害任何人,对于德国来说,他只是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趣闻。
1956年西德电影《科佩尼克上尉》上映,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德皇威廉二世时期,根据一个名为弗里德里希·威廉·沃伊特的鞋匠,利用旧军服冒充上尉,哄骗士兵包围科佩尼克市政厅的真实故事改编。
历史上的弗里德里希·威廉·沃伊特
沃伊特原本是个有着家传手艺的鞋匠,早年间因为意图出国谋生而伪造证件,被判入狱。出狱后因其居住证被注销,没有居住证就无法获得新工作,而没有工作,又不能办理居住证。
陷入人生死循环的沃伊特受够了德国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的行为,于是他在不同的商店里购买了旧式军服,利用监狱服刑期间学习到的军事知识在大街小巷测试士兵们对他的态度
最终,对测试结果表示满意的他,在1906年10月16日,来到柏林附近的军营。拦截了4名掷弹兵、6名士兵,并且告知他们的长官,他需要这些人协助来完成上级派发的秘密任务。带领10名士兵以及一名中士来到科佩尼克。
这位假扮上尉的鞋匠,面对被军事思想洗脑,只认制服不认人的士兵们,娴熟地发号施令。他先是占领了科佩尼克的市政厅,随后又命令士兵封锁所有出口。并且极为聪明地通知邮局取消一切拨打到柏林的电话。沃伊特在士兵的协助下,以伪造账目为由逮捕了市长和财务会计。随后带着市政厅存放的4000多马克扬长而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起大案震惊了德国军方上下以及全国媒体,民众们也对这次事件中军队的丑态津津乐道。在沃伊特前狱友的协助下,警方在事发10天后逮捕了这个艺高人胆大的鞋匠
然而在左翼媒体的曝光下,他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连德皇威廉二世都亲切地称他为“可亲的小流氓”。这次冒充军人的行为甚至被皇帝赦免。威廉二世认为,这场闹剧虽然荒唐,但是也体现了德国军队在他的指挥下拥有了严格服从命令的品质
出狱后,成为名人的“科佩尼克上尉”决定利用这个名声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到处参加演出,演讲活动。1909年出版了个人自传。一年后,“科佩尼克上尉”移居卢森堡,以制鞋手艺谋生,直到1922年去世。
这部影片以讽刺喜剧的方式将当时德国政府的官僚主义、不合理规定与看人下菜碟的问题狠狠地抨击了一遍。影片中,正直的人在这种官僚体系中要么被处罚,要么被排挤。且几乎所有人面对沃伊特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那套旧式军服。
没穿军服的他,面对的是互踢皮球的官员与处处诘难的小吏,而穿上军服的他,连过路的绅士小姐都要向他致意。这也怪不得身穿军服的“科佩尼克上尉”一直在影片里重复“成了,这就成了”这句得意之言。
在被捕后,柏林警察局的局长亲自接待他,一边为他倒酒,一边与他亲切交谈。当问及沃伊特既然已经拿到市政厅的钱,为什么不离开德国时。我不禁想到片中,沃伊特借住在妹妹家中,和好人妹夫说出的那句话:“我也爱家乡,跟你一样,跟大家一样,但是家乡首先要让我活,然后我才能为家乡而死。”他爱这个国家,他不想离开这里,位卑言轻的他用这种荒唐的方式,和他的国家对上了话。
时至今日,沃伊特已然成为科佩尼克市,乃至整个德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与他相关的影视作品、戏剧一直以来都备受观众的喜爱,甚至在今天的科佩尼克市政厅门前,还有一尊著名的“冒牌上尉”雕像。
这位多次入狱且犯下如此大案的鞋匠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殊荣。我想也与其通过如此戏剧的手法,向政府中存在的问题表示自己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述(最多18字
举报/反馈

响指Snap

47获赞 131粉丝
精品历史内容,独家大咖专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