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地产如今可谓是各路房地产商争相布局的热门领域。有机构研究显示,预计2030年康养地产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目前全国约有8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康养产业领域。但对于目前的诸多房地产企业而言,这个看似巨大刚需的市场,真正要做好也绝非那么容易。
由“地产+康养”向“康养+地产”转变
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地产企业进军康养的第一个难题!
由“地产+康养”模式的布局重心由“康养+地产”过渡和转变,将成为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康养领域要做的思维上的第一个转变。
传统的地产运营团队的思维方式核心就是“快”,“营销快、周转快、回笼资金快”。追求的是快投入快回报。但在康养领域,这一思维将很难走得通,原因很简单,康养就不是一个能赚快钱的领域。
目前,业界普遍的认知,康养地产实际上是属于“高投入、高技术、回报周期长”的领域,康养地产类的项目,要实现快进快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跨界资源整合”的领域,过去地产企业单一的竞争壁垒,很难直接在康养地产的领域直接复制。康养地产类的项目,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其本质:首先是康养,其次才是地产。但现在很多地产商恰恰是搞反了。
不能依靠硬件的“高大上”掩盖服务的“少差散”
“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运营”是目前绝大多数康养地产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康养地产置业的财富人群相对于购房刚需人群,对项目的品质以及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单纯依托观光来吸引康养人群,基本上会越来越难。要知道很多选择康养地产类项目置业的人群,很多都是见多识广有,这类群体已不再满足于简单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了,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康养体验需求。
同时,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现代康养人群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地产公司操盘文旅类项目的打法基本上是“三菜一汤”—景区、高尔夫、主题公园和温泉,很显然,在康养地产领域,这套逻辑很难直接套用,因为已经司空见惯了。
你的康养项目的康养服务是不是独特的、配套设施是不是稀缺的、服务人员是不是专业的,将成为很多康养项目发展的核心要素。
未来的康养地产项目,核心除了硬件设施外,体验服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你的项目所在地是道地中药产地,那你的康养服务中是否有专业的药膳师搭配的药饮药膳?提供服务的人员是否有专业的中医药背景或接受过相应的培训?你的目标客户如果针对的是康养旅居的人群,那配套的旅居服务中是否也包括了康养旅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保障?这些服务细节上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服务体验的效果。
配置娱乐体验、健康体验、购物体验、特色休闲体验等。而这些新的康养体验的背后,都离不开两个字:服务!这些服务,即便是对于很多自持物业的开发商而言,显然都是跨界的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物业服务公司的服务范畴。因此,通过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整合与合作,将成为习惯了“买买买”策略的房企的普适性选择。
每一个房企,都希望能造一个类似“奥伦达部落”“阿那亚”之类的神盘或者类似泰康CCRC模式的养老社区,这类项目很难复制。
地产企业投资布局康养项目,营销的策略首先要归零,去地产化,否则即便是投入再多的营销费用也是白搭。如果还是“玩新概念走老路”,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
单纯的靠诸如“服务人员都是按照空姐的标准进行培训”“比基尼美女后背画户型图”这种比较low的营销概念或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所有康养地产类项目,要能够真正地打造成为畅销的项目,核心还是在于对目标群体需求的挖掘和对康养服务资源的整合。
首先,很多开发商盲目开发的康养项目,缺乏对人群的研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2+1+4结构的家庭(即两个成年人+一个小孩+四个老人)的负担愈发沉重,这一严峻的现状,也许会改变当下9073的养老模式(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向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这是大势所趋,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康养地产类的项目,服务的群体都是老年群体,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康养项目,一定都是医养结合型的项目。
目前,康养消费正处于由当前的老年群体向全龄人群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营销的内容同样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内容营销方式和渠道,将是康养地产操盘团队的核心要务。
很多康养地产项目之所以夭折,就是用传统地产的营销思维,用营销置业刚需一族的营销内容去营销老年群体,然后又把广告和媒介宣传的费用都投放在了年轻人爱看的媒体上。
无论哪种类型的康养项目,背后都对应着一群目标客户群体,这些群体更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过去文旅地产时代的一个故事,更加在意的是你的项目本身是否与其自身的康养需求匹配。因此,对康养项目内容的策划和设计,如何将康养项目所在地的康养资源优势与康养项目本身的项目优势以及服务优势相融合,变得至关重要。
文丨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