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公元 685—762年),又称唐明皇,垂拱元年 8 月5日生于洛阳。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武则天的孙子),母窦氏。继睿宗后为唐朝皇帝,公元 712—756 年在位,计 45 年。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
李隆基 3 岁封为楚王。9 岁改封临淄王。公元 705 年(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708 年(景龙二年)出任瀛州别驾。
李隆基仪表伟丽,聪明,多才艺,喜书法,知音律,善骑射、好天夕星辰之学,受到祖母武则天的宠爱。
公元710年,李隆基受到韦皇后的诬陷,被罢官,召回京城闲居。但他有大志,当时韦皇后操纵朝政,王室多事。李隆基预料韦后迟早要篡位,就私下积聚才勇之士,特别结交万骑中的豪杰猛将,准备密谋匡复社稷。6 月,韦后与她女儿安乐公主—起毒死了唐中宗。立温干李重茂 (中宗幼子,后宫所生)为帝。随后,中书令宗楚客与韦后策划,欲遵武后故事,除少帝和李旦(睿宗),革唐之命。李降基在太平公主(李旦之妹,武则天女儿)支持下,杀韦后、安乐公主和宗楚客等人,迫少帝让位于李旦。李隆基封为平王,由于他功大,被立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早在武则天当政时,就常参与谋划,她敏捷多权略,在诛杀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和韦后中立过大功。太平公主在其兄李旦(睿宗)复位后日益专权,又结朋党,宰相七人中五出其门,文武大臣,大半附和她。她嫉妒李隆基的英武,担心他当了皇帝后定会巩固其政权,于是散布流言蜚语:"太子不是长子,当太子不合适。"为了进一步向李隆基夺权,她又安置耳目分布在李隆基周围,观察他一有小过失便奏报睿宗,多次阻止睿宗传位给李隆基,但她的一计又一计均未成功。
公元712年(先天元年)8 月李隆基在长安即帝位,改年号为"先天"(改元开元)。太平公主不甘心他登位,她在中央的权力依然很大。不久,她指使宫中爪牙毒死他未成,被李隆基察觉。公元713年(先天二年)7月3日,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及宰相窦怀贞等将率羽林军于次日发动政变,于是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举兵扑灭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势力。太平公主逃入山寺,3天后才出,被李隆基赐死于家,太平公主诸子及其心腹党徒死者数十人。李隆基控制了整个政局,数十年宫廷争权斗争至此遂告结束。
李隆基初即位,他与兄弟同寝,退朝后与他们相从饮宴,一起斗鸡、击球、博奕,或讲论诗赋,或同猎近郊。诸王有病,他整日不食,忙于煮药,其兄弟情谊是历代帝王所不能相及。
在执政前期,李隆基一心想恢复唐太宗时的事业,因而他励精图治,使开元时期达到了唐朝极盛的顶点。造成了"开元盛世"。表现出他的卓越政治才能,但又酿成了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李隆基在位前期是个明君,后期却是个昏君。
任用贤才
李隆基为了求得国内尽早安宁,他十分倚重人才,选贤任能,其图治特别表现在用人和纳谏方面。他所用宰相姚崇、宋璟等人都忠直贤良,各有所长,又能直言谏诤,补救政缺,将朝政办理得有条不紊,尤其是姚、宋的贡献更为突出。李隆基将姚崇召回京城,要封他为宰相,姚就提出了十大条件,要李隆基同意推行仁政、罢兵息武、不准皇亲国戚和太监干预政事、允许群臣进谏等,李隆基都一一答应。姚崇当了宰相后在李隆基的支持下,压制豪强,减少寺院,裁减僧尼,战胜自然灾害,又帮助李隆基整顿朝政。严明常罚,扭转了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被称为"救时宰相"。因此,不仅时人盛赞,史书亦载:"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史家亦赞美开元年间李隆基任用的宰相说∶"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多有政绩,成为唐代佳话。" 正因李隆基重用这些贤能,励精求治,使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威远扬,成为唐朝的黄金时代。
改革弊政
为了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李隆基下诏罢除员外官、试官、检校官。并规定,自今非有战功及别敕,不得授予此三项官。他决定在京官当中选派有才能的人去外地作都督、刺史,同时又选拔各地都督、刺史中的杰出者进京任要职。并将这种京内外的官员的选拔、调动定为一种制度。对不称职的官员,他断然撤换。公元716年,他亲自去殿堂复试由吏部所选往各地的县令,将其中 40 多个不能胜任者打发回家。由于他采用了精简官僚机构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李隆基还采用禁闭诸王的措施,因为诸王是最有可能夺取帝位的人,李降隆基本人就是以诸王资格发动禁卫军,灭韦氏取得太子地位的。公元 713 年,他即帝位,首先使太监高力十为右监门将军。又使—些亲信宦官为三品将军。掌握綦卫军。他严禁诸王与群臣交结,公元 722 年,又令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不得往来相见。宰相张说曾秘密到皇弟岐王私宅,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官出朝。皇子为王的先后共16人,在宫城旁各住一宅,号称"十王宅",也称"十六宅",每宅派宦官管理。李隆基的皇太子也不住东宫,常随从他,实际上也受宦官监视。但是李隆基信任宦官和禁闭诸王的做法,造成了唐朝后期的祸乱。
择善而从
开元时期,李隆基尚能纳谏。公元 716年(开元四年),李隆基派宦官至江南取鸟。想放在苑中供玩乐。使者所到之处地方上都感到烦扰。汴州刺史倪若水上书力谏,李隆基即刻手敕感谢倪若水,并赐帛数十段,纵散其鸟。
他又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制度,以便让他们及时提出中肯的意见。
公元733 年(开元二十一年),韩休与萧嵩同作宰相,共掌朝政。韩休正直,见李隆基一有过失,总是即刻上书或直言谏诤。有一次,李隆基在照镜子,闷闷不乐,左右内侍说:"韩休作宰相之后,陛下比前些时瘦了,为什么还要用他,何不将他罢了。"李降基严肃地说:"我虽然瘦了些,天下人却一定肥了。萧嵩来奏事,一味地顺从我,他走以后,我总不能放心。而韩休常常和我力争,他走了后,我心里却很踏实,睡觉也很安稳。我用韩休,是为了治理国家,不是为我一人。"
勤政务本
李隆基下诏禁修寺庙,还俗僧尼。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就还俗1.2万余人。又减少兵员,公元722 年以 20 万士兵还农。还散放宫女,严禁奢靡,改善运输,发展生产。
由于治理有方,在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殷富达到开国以来未有的高峰。据史书载,开元末年,西京、东都米价一石不到二百钱,布帛等物价低廉,海内富安,行人走万里远路,用不着带武器。犯罪减少,公元 730年 (十八年),天下死罪只有24 人。人口增加,公元 737年(二十五年),全国人口达 4814万余。
执法公正
李降基对于那些贪脏杆法之徒,不论其职位多高,都依法制栽。刺中裴景先非法聚敛 五 见缉。李隆基下今处上死刑。前太子太傅萧嵩。由于向中官牛仙童行贿。被贬为青州刺史。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殴打御史大夫李杰,李降基大怒,命令在朝堂杖杀之,以谢百僚,并以书安慰李杰说∶"孙昕等是我之密戚,不能训导,虽置以极刑,但未足谢罪。"
收复失地
李隆基执政后,为解决边区问题,巩固唐政权,维护统一,采取了一些措施∶
①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提高军队战斗力。公元 723(开元十一年)宰相张说鉴于卫士逃散,宿卫不足,遂建议雇佣募兵。李隆基下令实行,从关内召募军士达 12 万人,代替了唐以来的府兵轮番宿 卫制度。公元 737 年在全国推行,从此,军制由兵募到雇佣的重大改革。
②颁布《练兵诏》,令西北军镇增加兵员,加强军事训练,改善军队素质,提高战斗力。
③增加装备,军马从24 万匹增加到 43 万余匹。为解决军粮问题,又诏令扩大屯田区,开元年间全军屯田总数为 1141屯,面积有 500余万亩。
公元 717年(开元五年),唐军把沦陷 17年的营州等 13 州全部收复,重建营州防务。又重新恢复了安北都护府,统一了长城以北。
开元二十七年,李隆基派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打败了突厥,唐军猛攻碎叶城,碎叶镇又归唐政府管辖。又击败吐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门户。
李隆基的过主要有:
贪图享乐
公元737年,尤自武惠妃死,每日从事声色,后宫数千,无中意者。寿王李瑁(隆基之子)妃杨氏(小名玉环)之美绝世无双,又懂音律,于公元 744 年(天宝三年)被李隆基纳入宫,号太真,后封贵妃。从此深居宫中,专以声色自娱,怠于政事,委政于宰相李林甫执掌。
公元 747 年,李隆基将本年全国进贡物品全部赏给李林甫,他看左藏(左藏,即收藏天下赋税的部门)之后,赏赐贵宠人家,什么限度也没有了。当时贵宠们讲究给皇帝进食品,宫中特设检校进食使,评比各家食品的精美程度。每一次进食,多至数十盘,一盘值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可见浪费之大。李降基给贵宠们的赏物,挥霍无度,浪费更大。就杨贵妃一个人的衣服、玩好就要上千人来供应。
重用佞臣,信任宦官
李隆基在统治的后期,只想"高居无为",作太平天子,对大臣的忠谏已听不进去。反觉讨厌,专门重用顺从他意旨的人。便把政事托给佞臣宰相李林甫。从公元734 年(开元二十二年)到公元752 年(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掌权 19年。他为了保持权位,事事迎合李隆基。排挤、打击同僚。特别是打击比他有才干的或李降基信任的人。他表面上对人和善,甜言蜜语,暗地里却陷害人,被称为"口有蜜,腹有剑"。由于他把持朝政,政治愈益腐朽。
李隆基 61 岁时宠爱上杨贵妃,并封她的两个哥哥为官,封 3 个姐姐为夫人。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原名杨钊)是个"不学无术"的佞臣,也靠裙带关系当上了官,从京兆尹升到御史大夫,最后竟成了宰相(公元752—756 年),并兼领 40 余职。杨家姐妹兄弟,结党营私,"势倾天下"。生活上"锦绣珠玉,鲜华夺目"。广收贿赂,积细绢 34 万匹,和安禄山争权,常言安禄山必反。公元 754 年秋,霖雨成灾。李隆基想了解是否伤害庄稼、杨国忠把好禾给他看,他信以为真。扶风(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琯报告水灾,杨国忠派人追查,使得全国无人敢上报灾情。
信任宦官也是造成唐中期的祸乱之一。李隆基即帝位后,宦官人数渐增至 3000 余,穿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品五品)的就有千余人,有些还得三品将军职位。杨思勖、高力士尤被重用。杨思助屡率兵出击南方少数族人,杀戮极惨,曾—次斩6万首级,李隆基给他辅国大将军(正一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宦官地位大大提高了。高力士常在宫中侍卫,比杨思勖更宠信,开元末年,外间进奏文表。都得先经他阅看,有些事由他直接处理,有些事才告李隆基。李隆基还夸耀他说∶"高力士值班,我才睡得安稳。"(意思是; 高力士替我办事,我可安心去享乐。)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取得将相高位,都是走高力士的私门;经高力士吹嘘取得较小官职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除杨、高以外,还有许多得宠的宦官,有的监军(权力超过节度使),有的出使。所有宦官都受高力土指挥。宦官是李隆基权力的化身,高力十是这些化身的指挥者。太子(唐肃宗李享)呼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他为"阿翁",附马辈呼为"阿爷",可见高力士的权势极大。高力士资产般富。其余宦官也各有大财产。京城内外邸第田园。几乎一半为宦官所有。到唐朝后期,宦官操纵朝政,自皇帝以下都得顺从他们的支配。
安史之乱
胡人安禄山,在宰相李林甫当政时,他被李隆基提拔为范阳、平卢兼河东三镇的节度使,还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统有近 20 万人的兵力。掌握黄河以北军政、民政大权,在各节度使中,他的力量最大。他受到李隆基的重用。安禄山身体肥胖,有一次,李隆基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肚子这么大,里面是什么?"他回答道;"只有一颗忠于陛下的赤诚之心。"李隆基很高兴,将他倚为干城,并让杨贵妃收他为"养子"。他得到杨贵妃的欢心,自由出入禁宫。安禄山却和杨国忠因争宠而闹矛盾。安禄山以狡猾献媚手段取得李隆基信任后,经常进出长安,见到内地武备废驰,就在范阳赶制兵器,储积粮草,准备夺取唐朝江山。臣下奏报李隆基,安禄山有反意,李隆基还不信。直到安禄山撤换了范阳的 32 名汉将,并拒绝李隆基宣召他去长安时,李隆基才开始怀疑他,但又不作防备。
公元755 年(天宝十四年)11 月,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叛乱。安禄山叛唐的消息传到长安,沉迷于歌舞酒色的李隆基才大吃一惊,束手无策。杨国忠怂患李隆基瞎指挥,使唐军遭到惨败。叛军很快攻占洛阳、潼关,直逼长安。公元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李隆基在杨国忠劝说下,背着杨贵妃等人勿忙向四川逃走,长安落入叛军手中。在途中,只有百姓献上高粱、麦豆,李隆基吃着粗粮,流泪不止,有个白发老人郭从谨对他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已非一日,陛下受他蒙骗,以致落到这个地步。当初宋璟为宰相时,屡次直言进谏,陛下采纳,天下就太平。如今朝中无贤臣,阿谀小人得势,陛下被他们包围了,听不到宫外的情况。"李隆基听后又叹息道: "太糊涂,如今追悔也来不及了。"大军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随行将士又饿又累,想到作恶多端的杨国忠专权误国,致使他们受苦,异常气愤,以陈玄礼为首的将十,挡住了杨国忠的马头,向他索取军粮,并将他杀死,首级悬挂在驿门上示众。然后激怒的将士又围住李隆基和杨贵妃休息的驿馆,喊杀声连天。李隆基命高力士出去探视,知将士哗变,杨国忠被杀。又命御史大夫魏方进和同平章事韦见素出去劝解。愤怒的兵士杀了魏方进,痛打了韦见素。李隆基又命高力士出去问陈玄礼有什么要求,陈答说:"杨国忠谋反被杀,杨贵妃也不宜留着,请陛下下令将她正法!"士兵们大声喧嚷;"不杀贵妃,誓不护驾!"并要痛打高力十。高力十慌忙逃回奏告。李隆基大惊说;"贵妃一直深居内宫,不干预外面的政事,她有什么罪该杀呢?"高力士说∶ "贵妃是无罪,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留着贵妃哪能心安。愿陛下准将十所请。将士心安,陛下也就安全了。"兵士们正准备闯进驿馆,李隆基才流泪说道∶"我也顾不得贵妃了,你传我旨,赐她自尽吧!"杨贵妃接到圣旨。惊倒在地。良久才哭着请求见李隆基一面,高力士引去,她哭拜着说;"愿陛下保重!"李降基不忍心看她。只是以袖掩面而泣,高力士忙将她带到佛堂。让她拜别佛祖后。引到堂外一棵梨树下。解下罗巾挂在树枝上,贵妃朝北拜了几拜,说∶"妾与陛下永诀了!"然后自缢而死(一说杨贵妃并没死,近人俞平伯考证,她是逃走当了女道士,唐朝的女道士等于妓女,后来安史之乱被平定,她也无脸见李降基了。另一说,杨贵妃脱身后逃往日本了)。将士们听到杨贵妃被处死,欢声雷动,重新保护李隆基西逃。太子李亨却被当地百姓留住,主持朝政。李享从马嵬坡一路收拾残兵北上。7 月,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从众之请,即位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此时,安禄山进长安后,日夜纵酒,无西攻之意,故李隆基得以到达四 J川成都。
安禄山的军队进入长安后,手下诸将自以为得志,迷恋声色,争夺权位。公元 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他们无力向唐进攻了。9 月,唐将领郭子仪率唐军及回纥、西域兵攻克长安,10 月又恢复了洛阳。安庆绪退到邺郡(今河南安阳)。这时安史内部不断内证。公元 759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自立为帝。公元 761 年,史思明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公元 762 年,唐肃宗李亨死,唐代宗李豫即位,李豫再次向回纥借兵,联合向史朝义进攻。公元 763 年史朝义穷蹙自杀。安禄山发动的叛唐事件至此结束,这场战争前后延续8 年,史称"安史之乱"。公元 757 年年底,李隆基回长安,居于所喜爱的兴庆宫甘露殿。他怀念往年的尊荣,特别是念念不忘杨贵妃,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成疾。公元 762 年(宝应元年)4 月死,时年 78 岁。次年 3 月葬于泰陵(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李隆基死后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即唐明皇,庙号为玄宗。
举报/反馈

调侃历史

1.8万获赞 6554粉丝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