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如果说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充满希望的,那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公里的眼泪是苦涩而灰暗的。这里真的不能有阳光吗?
2008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的康宁科正式成立,在这10多年里,从无到有,现在床位已有133张,成为了广东省内开设临终关怀床位最多的公立医院。
日前,记者走进市桥医院康宁科,了解这里如何“让阳光沐浴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暖色走廊,让无望的生命染上暖色
康宁一病区在市桥医院8楼,走出电梯,入目的是温暖的粉红色调,感觉更像产科,康宁科的理念“让阳光沐浴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就挂在病房走廊的开端,一下子冲淡了压抑的氛围,染上了一丝暖色。
“我们无法治愈病人,但是我们可以让病人在这里生活得更舒服一点,更有尊严一点。”康宁科主任黎梓雯介绍,临终关怀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进行的积极又全面的医学人文照顾,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解决心理和精神问题,以提高患者生活品质,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我们这里有部分是癌症患者,癌症晚期是很痛的,我们通过药物帮患者最大限度控制疼痛,能好好地睡上一觉。”黎梓雯介绍,康宁科临终关怀的宗旨之一是“不加速病人死亡或者延长病人的生命”,“我们尽量让他们更舒服一点。”
“对于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而言,让他们痛苦的除了疾病,还有失去尊严的活着。例如因为长期卧床产生的压疮,严重的伤口会流脓、发臭,甚至长虫。还有的病人大小便失禁,但是无法自理,这些没有尊严的生活会使他们对生活更绝望。我们则是尽我们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黎梓雯介绍,康宁病房的患者日常生活基本都是由护工照顾,平时他们会对护工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照顾病人,如对植物人要2个小时帮他们翻一下身体,定期要帮患者剃须、剪指甲等等,让患者任何时候都能以最体面的样子面对到来探望的家人。
心灵抚慰,家人是患者开心的源泉
在康宁病房,医护人员照顾的主要是患者的身体,但是心灵的抚慰却力有未逮。“在这里的患者最需要的心灵抚慰其实来自于家人。”住院医师关紫君告诉记者,这里的病人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家人来探望的时刻,即使家人什么都不做,就是在这里坐一下,刷一下手机,他们也能开心一整天,然后又开始期待家人下一次的到来。
“有时候,我看到患者心情特别不好,就会和他们聊聊天,然后给他们的家人打电话,将患者的情况告诉他们,一些特别长时间没来的,也会建议他们过来探望一下。”关紫君笑了一下说,“有点多管闲事,但是又忍不住,总想为他们再多做一点,让他们可以开心一点。”
除了家人,义工的不定期探望也是患者快乐的源泉。黎梓雯介绍,康宁科成立没多久,义工联等团体开始不定期过来探望老人,或带上一束花,或唱一首歌,或和患者聊几句家长,都能让患者笑出声。“像义工联长者部的欣桐坚持来这里已经有10多年了,是患者的开心果,这里的患者几乎都认识她。每次来都是欣桐、欣桐地喊,有好吃的也会留给欣桐。欣桐就是他们的另一个亲人。”黎梓雯告诉记者,因为疫情,这两年义工团体不能进病房,让许多患者怅然若失。
黎梓雯坦言,如果要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他们心有余力而不足。“除了家人和义工的探望,要疏导病人内心的孤独、对死亡的恐惧,还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介入,但这并不在医保范围内,高昂的费用让多数患者家属望而却步。”黎梓雯无奈地说。
临终关怀学科,需要更多专业人士一同完成
在医院8楼,记者看到一个设置特殊的病房,只配备一张病床,房内摆放了几张沙发椅,整体房内面积宽敞。“当病人临终时,我们会把他推到这个病房来,让患者和家属有一个独处的空间。”关紫君说,其他科室不会这么设置。
但临终关怀学科的独特性却并不只是一个关怀室的设置那么简单,市桥医院副院长梁志洪表示,临终关怀学科是一个多学科的工作,需要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营养学、药学、康复科等专业人士一同完成,康宁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总是鼓励我们的全科医生多出去走走,多参加不同的培训,为自己的发展,为康宁学科的发展储备力量。”梁志洪还表示,“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临终关怀要得到重视,我们也呼吁各界对临终关怀领域有更大的投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崔智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波 肖桂来 通讯员 崔智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曾卫康
举报/反馈

广州日报

1591万获赞 81万粉丝
最好看最好玩的新闻在这里与你分享!
《广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