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最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群众举报,河南省永城市部分农村,“厕所革命”工程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一些厕所长期闲置,成了村里的“摆设”。
1
花了钱没法用,补贴也不见踪影
12:53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2018年5月,河南省永城市代王楼村实施了厕所改造工程,今年3月份,当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在村口看见了两个已经废弃不用的改造厕所。
厕所从上到下被枯草藤蔓缠绕,铁皮门已经上锈,还缺了一块,门上的两把锁也锈迹斑斑。村民告诉记者,这两个改造的厕所,在村头已经闲置2年多时间了。
三年时间,厕所顶部的石棉瓦已经风化变脆,很容易断裂。用手轻轻一掰,就能掰下来一小块。村民告诉记者,即使是这些不结实不耐用的石棉瓦,改造厕所时也只发给了几户村民。其他村民都需要自己购买。
打开厕所门,地面已经是一层灰尘,蹲便器颜色也已经变黄,看上去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了。旁边有一个塑料桶、一个可上下按压的简易冲水器。村民告诉记者,内部装有弹簧装置的上下按压式冲水器,是用来冲洗蹲便器的,但实际上根本不能用。
村民介绍,这些蹲便器、冲水器、管道和安装在地下的黑色大塑料桶,也就是化粪池,都由村里免费配发的。但砖块、水泥、沙子,包括厕所改造时的挖坑、安装等,是村民自己掏钱修建的。
算起自己的这本细账,一位村民很是抱怨。他告诉记者,三年前修建厕所时,村干部曾告诉村民,自己改造厕所后,政府会发放补贴,但厕所改了三年了,村民们一直也没领到过政府的补贴。
在代王楼村,另一位村民家改造的厕所也不能用,因为蹲便器和化粪池距离较远,需要4、5米长的连接管,用水冲洗的话,很难把蹲便器的粪便冲到化粪池里,改造后,他没法使用。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改造的蹲便器旁边,用砖头另外搭建了一个老式的茅坑。
在村里,记者还发现一个看起来没有使用过的厕所,厕所外墙上有一小块蓝色牌子,上面写着:厕所革命 NO.030377,里面的连接管道都是半截的。
这个改造厕所后面的墙根下露出一小段白色管道,管道连接口上面是空的,自然也通不到化粪池里。
随后,村民扒开树枝、泥土,看到了化粪池的黑色塑料盖。记者打开塑料桶盖子,看到里面是空的,也没闻到任何味道。
就在记者把这个塑料盖重新盖上,试着用脚往下压一压,看是否盖紧时,没想到“砰”一声响,塑料盖裂开了。
代王楼村总共改造了400多个厕所,也有村民在使用改造厕所。但每次方便后,他都得提一小桶水,把蹲便器里的粪便冲到埋在地下的塑料桶化粪池里。化粪池一旦装满了,他就得自己动手往外掏粪便,一点点清理。
另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她家里的改造厕所很少用,但由于雨水会倒灌进改造厕所的化粪池,所以她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清理。要是请人用电泵抽取粪便,则需要花钱。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永城在“厕所革命”上先行先试,率先作为,已取得明显成效。永城要积极总结成功经验,打造河南‘厕所革命’的‘永城样板’,做全省‘厕所革命’的领跑者。”
2
谁来验收?恰好这个村没有被抽到
07:55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记者调查的代王楼村,地处城郊结合部,距离永城市新城区仅4公里左右,全村总2600多人,有400多户进行了厕所改造。
永城市演集镇农办主任贾海超告诉记者,代王楼村是当地第一批改造厕所的村庄,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改造标准,当地乡镇村就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只要符合市里基本要求,把化粪池、蹲便器等设备安装到位就行。
河南省永城市演集镇农办主任 贾海超
那这种改造后的厕所,有没有验收报告呢?贾海超拿出了永城市“厕所革命”录入系统信息表。
这上面写有改造厕所的村民名字、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还有厕改时间、技术指导名字和两张改造厕所的照片。但他不清楚有没有验收,也不清楚验收的流程。
至于村民自己改造厕所有没有补贴,贾海超也不能回答记者。
对于村里厕所改造的验收与监督,贾海超说永城市农办中间抽查过。在永城市农业农村局,是否能找到代王楼村厕所改造的验收报告呢?
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副主任科员李大勇给记者拿出了2019年4月30日,演集镇人民政府报给永城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演集镇关于厕所革命工作的验收申请》复印件和2019年8月26日永城市委农村工作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写的《永城市改建厕所验收报告》。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改厕质量。
然而,在河南省永城市代王楼村,改造厕所的验收与监督,恰恰就没有被主管部门抽检到。而村民等待的改造厕所的补贴,当地政府发放了15个村,唯独记者调查的这个村,也恰恰没有发放到位。如此多的巧合,记者在当地询问了多个部门,均没有得到解释。
半小时观察:惠民工程绝不能掺假!
如厕,一个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却真真切切地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感。这也是“厕所革命”之所以能成为“施政所向”的原因所在。
国家多部门对于农村厕所改造工作,都做出了细致的安排,上至财政支持,下到建材标准,厕所怎么建、建多少、配套什么、费用如何解决、谁来监督和维护等,一个个具体问题,国家都有制度、有规章、有流程。
但走进永城的代王楼村,一些改造的农村厕所成了摆设,成了百姓生活里的烦心事,工程验收报告没有,监督检查没有,维护维修更是没有。百姓的事,每一件都是大事,中央的政令,每一条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
希望当地政府,决心少表一点,行动多付出一点,汇报的成绩真实一点,真正把中央、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的生活中。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张彩红)
举报/反馈

央视财经

610万获赞 370.1万粉丝
价值无处不在!你身边有用的财经新闻!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