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汇乡土
嘉善县的魏塘镇是县政府驻地,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古镇,计划内看一座名为福星桥的石拱桥,我提出顺便看看残留的老街,历年来虽经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地图上依然可以看到一大片的老房子。
于是在古桥所在的中山西路走了一圈,有老街老房子、古牌坊遗迹、仪门头和早期水泥桥各一座。现在再看地图,还只是转了原来的西门大街,而东门华亭桥处应该还有老街存在,看来以后有机会还要去看看。
魏塘古镇大部分已经改造,总体老街所剩无几,但由于原先规模的巨大,留下的老房子还是有不少的,中山西路东段南侧还留有一长溜两层楼的门面房。
江南古镇常见的水乡面貌在魏塘还有部分遗存,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几座桥梁上才能看到。
位于魏塘街道浒弄社区体育路寺弄桥西的魏塘石牌坊,是嘉善县的文保点,虽然经过搬迁也不再完整,却能在主要街市口占有一席之地,也足可显示其非同寻常的地位。
石牌坊上的石雕
据嘉善新闻网介绍:
牌坊原来位于县人民广场、农业银行对面,在人家房子内,为东西向,旧城改造拆迁时发现。从该牌坊的风格、结构、雕刻工艺等方面综合判断,为明代遗物。该牌坊占地7.4平方米,原为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现存一门,东西向,面宽2.5米,高5.4米,石柱下为方形,上为抹角方形,内柱冲天,前后用抱鼓石支撑。额坊有雕刻,面东刻一对仙鹤(头已毁),同时配有祥云纹及花鸟,下为麒麟戏珠,配有如意花草;面西刻《三国志空城记》,下为人物(人头已毁)、花草,海水葡萄纹。石雕工艺有深雕、透雕、镂雕等。这是嘉善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明代石牌坊,虽现存局部,但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由魏塘石牌坊向西,此处有南北向跨河桥梁,一座颇为完整的老房子还是原貌,老屋的东北角也有一根花岗石牌坊石柱存在,其高大程度与前面所见石牌坊不相上下。
魏塘老街上所见的第二座牌坊构件
老街上还有第三根牌坊残柱,其材质还是武康石的,尽管残柱已断,旁边硕大的夹杆石倒还完整,多少年来不离不弃地始终护佑着它。
牌坊残柱后开小店的老伯伯近八十岁了,说自小看到的残柱就一直是这个样子。
魏塘老街上所见第三座石牌坊的构件。牌坊残迹的对面为嘉善二中,据介绍嘉善二中原为嘉善县的孔庙所在地,此牌坊残迹或许与孔庙有关。
魏塘老街的中部,周边的旧城已经全部改造完成,单单保留着一座仪门头。这是我们看好西门石拱桥后特意过来看的。
仪门头被称作“陆家门楼”,2010年12月27日的嘉兴在线介绍:
陆家建筑的主体结构已被拆除,现仅存仪门一座,且损坏严重,只能作为历史记忆、城市景观保存。经过前段时间紧张的施工,嘉善罗星街道南门社区龙鼎御园内原本破损不堪的陆家门楼已于近日重现历史原貌。
据介绍,陆家门楼是唐代宰相陆贽后裔于清代建造的,也是陆家宅中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处历史文化遗存。
魏塘镇上的陆家门楼。根据嘉善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
陆家门楼内侧作八字形扇堂,下部勒脚,上部锦袱,大镶边题“山青水秀”;两端堆塑,上枋一斗三升,硬山顶;外侧题“内相家声”。“这类建筑在我县已经比较少见,其砖雕工艺的水平相当高。
“山青水秀”和“内相家声”几字经过修缮后已清晰可见。据嘉善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内相”的出处可能与陆贽有关。
陆贽在唐德宗时任宰相,以善谏而出名。当时,参与谋略和决策的大多是陆贽,所以被人称为“内相”。陆贽后来遭奸人陷害,被贬到忠州。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征还,诏未至贽已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宣,故至今人称陆宣公。
魏塘镇中山西路
沿中山西路行走,越向西老街风味越发浓郁。
魏塘镇老街的中山西路,其西段老街不仅风貌依旧,部分路段还保持着传统的集市功能。
进行向西,过了一座桥头,再深入所见完全是老街风貌,而且还有些许店铺在营业。
老街上的老房子
老街后面隐藏着的老房子不少,不过大多不能进入游览。
继续向西,老街格局依旧却渐趋冷落,行人稀少。
街面房上的文革标语还清晰可见
魏塘老街南临的河道既长又宽,应该是魏塘的市河无疑了,地图上看它东西走向贯通整座古镇,在中间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与之相交,可印证当年魏塘古镇的规模之大,不愧为嘉善县的县城。
市河西段分为两条河
老街西段跨市河的水泥拱桥
桥上看老房子,石驳岸和水桥顽强保留着昔日繁华的记忆。
在魏塘老街的西段中,有一座小桥是其中一个节点,跨不知名与市河相接的小河,但桥栏两端的灯杆却引起了我们的瞩目。
桥为水泥桥,看其桥栏工艺比较精致,灯杆的细节更能证明这一点。桥栏都是早期原物,南侧的一对灯杆保存完好,北侧的两根灯杆已经拆除,但有痕迹可寻。
桥栏中间栏板上有篆文桥名,因才疏学浅当时读不出桥名,询问当地人回答说桥俗称为“庵桥”,因为附近原先有古庙的缘故,至于桥何时修建都称不知道了,还说近年来又经过大修。经过向高人咨询得知这座桥的正式名称为“迎秀桥”,但还是没能查询到老桥相关的资料。
仔细观察迎秀桥,发现其桥座还是传统的石块垒砌而成,桥栏灯杆的制作符合民国年间建筑风格,无疑是一座年代较长的水泥桥了,至于人说近年来的大修,只是在桥下原有水泥大梁上用钢板进行了加固,以延续老桥的使用寿命。
迎秀桥上向南看,老桥与市河间的河面上满是水葫芦。
迎秀桥上向北看,民宅虽然经过了改建,底下的基础却依然还是历史悠久的石驳岸和水桥。
2017年11月7
举报/反馈

嘉兴正春和文化

2.7万获赞 4877粉丝
讲述大嘉兴百年城市变迁及人文故事。
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