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带“雪”的人,有些是生在冬天,有些则是取雪之洁白、寓高尚纯洁。
动物界也有不少“雪”字辈成员,虽然它们的毛发不一定纯白,品质也无从论及,但可以肯定一点:以冰天雪地为家。
生活于此,“雪”字辈的动物们都得想方设法应对严寒,从头到脚长上厚实、浓密的毛发不失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比如,雪狐毛绒绒的大尾巴,可以将它们包裹起来,保暖效果极佳;
又比如,雪兔又短又毛的耳朵和短尾巴,短是为了避免过度散热,毛是为了保暖蓄热,可以说是双重保险;
而雪鸮,则是给自己穿上了一条“连裤袜”,外加一双“雪地靴”。
俗话说的好,“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这句话的道理,没谁比两爪站立、“直立行走”的雪鸮体会更深了。
大多数鸮家族的成员,平日里都是立于树枝或土地之上,而雪鸮的脚下,则是冻土、苔原和冰雪,脚上没点儿毛,基本上就是透心凉了。
所以一方面,雪鸮身上的羽毛无论从密度还是长度上看,都是家族之最,这身羽毛能够让它们在零下50度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将体温保持在38摄氏度到40摄氏度;
另一方面,雪鸮的爪子和腿也被羽毛包裹得严严实实,加上爪子底部厚厚的肉垫,就像穿上了白色的“毛袜子”又套上了白色的“雪地靴”。
雪鸮无论雌雄,脚上的羽毛都是白色的,但是身体上的羽毛却因性别而有所差异。
雌性雪鸮以及幼年雪鸮身上的羽毛,白中夹杂着褐色和灰色的斑点,而雄性雪鸮随着年龄的增长,羽毛则愈发雪白。
因此,如果见到一只几乎与雪地融为一体的白色雪鸮,它很有可能已是高寿了。
对于羽毛纯白的雄性雪鸮来说,雪地就是最好的掩护;对于有杂色的雌性雪鸮,雪融化后露出的斑驳之地,也能提供足够的遮蔽。
而这里也是雌性雪鸮生产、孵化后代的最佳场所,它们会直接在地面上挖坑产蛋,在相对温暖的夏季完成繁衍。
作为一夫一妻制的鸟,如果食物充足,雪鸮便可以每年繁殖,经过交配,雌鸟会在5月到8月产下大约12枚蛋。
从产下第一枚蛋开始,到所有的雏鸟破壳而出,再到小雪鸮能够独立飞行,大约需要60天的时间,这期间雌雪鸮寸步不离,它先是要保证足够的孵化温度,接着要保护后代的安全。
因此,整个繁殖期内,一个雪鸮家庭的所有捕食重任都落在了雄性雪鸮的肩上。
它既要为雌性雪鸮提供食物,以保证能量供给,还要为破壳的雏鸟准备好口粮,因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足够的喂养,稍早破壳的小雪鸮可能会以稍晚破壳的小雪鸮为食。
幸好,雪鸮的捕食能力十分优秀,虽然靠一己之力活成了“表情包”,但是当它们捕食时,绝对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任何掉以轻心的啮齿类动物,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首先,雪鸮可以做到无声飞行。
像大部分猫头鹰一样,雪鸮也能够静悄悄地飞,这是因为它们柔软平滑且边缘呈现锯齿状的飞羽,可以减少空气摩擦。
因此当它们飞向猎物时,无声的俯冲会让猎物根本来不及反应,还处在蒙圈儿状态的猎物直接就成了雪鸮的口粮。
其次,雪鸮的视力和听力俱佳。
因为拥有优秀的远距离视力,捕食时的雪鸮会先在高处俯瞰巡视周围的环境,哪怕是轻微的动静,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和耳朵。
确定猎物的位置和方向,雪鸮便会张开爪子俯冲而下,强大的冲击力和有力的两爪会给猎物致命一击,在不松爪的同时,它们会用喙折断猎物的脖子,随后直接吞下或带回巢穴。
再次,雪鸮白天和晚上都捕食。
不像猫头鹰家族里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夜猫子”,雪鸮既可以在白天行动,用白色的羽毛当作掩护,也能够在晚上行动。
这是因为它们生存地的纬度较高,捕食时间的决定因素是猎物的活动时间以及日照时长。随着捕食时间的加长,雪鸮所能捕到的猎物数量也就更多。
正常情况下,每只雪鸮每天大约会捕食7只到12只旅鼠,繁殖季节里则会更多。
此外,雄性还会有计划地积攒和储存一些捕到的旅鼠,数量通常在10只到15只,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雪鸮是凶猛的猎食者,可人们记住的往往还是它的萌。
比如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时,就给他配上了一只雪鸮当宠物,而在加拿大魁北克,人们直接就把雪鸮认定为省鸟,仿佛给人一种“雪鸮那么萌,不做宠物或吉祥物都可惜了”的错觉。
但是要提醒各位,雪鸮在我国是二级保护动物,千万不要动养它的念头呐。
举报/反馈

FUN知识点

7692获赞 774粉丝
每天一个知识点,泛阅读—FUN阅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