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路上的“打牛房”
青岛胶澳总督府屠宰场是一家肉类联合加工厂,民间俗称“打牛房”。历史上的胶澳总督府屠宰场和当时的生物化学制药厂由一栋办公楼、公寓和一组全钢结构的单层厂房组成,但现在仅存一栋二层的屠宰场办公楼。旧址位于青岛市观城路65号,由德国胶澳总督府邸投资75万金马克建造,由斯托塞尔设计。
百余年前,严格卫生标准的屠宰场
1902年,今天的观城路南段通往检疫站的道路刚刚形成雏形,但直到十几年后的1915年,街道才完全贯通,当时已经是日据时期,街道名为松岛町。1906年建成的屠宰场,位于城区的西部海岸边。屠宰场西邻一座污水高架桥,北邻奥斯特船厂,东邻污水号泵站(总站),附近,还有一条环绕屠宰场半周的城市污水排放管道。选择在此建造屠宰场,可以避免气味对居住区的影响,并便于废水排放。又因为临近海边,还可以将屠宰产生的废物直接排入大海。
青岛最早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
屠宰场是青岛最早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设施有大、小牲畜屠宰间,冷库,水塔等。主要机械设备有病畜焚烧炉、杀菌机等。辅助设施有办公楼、职员住房、劳工和守门的用房以及马厩等。今屠宰场建筑大部分已拆除,仅办公楼和小部分车间得以保存。屠宰场办公楼平面呈矩形,楼高二层,中轴对称,红瓦坡屋顶。立面转角、门窗洞口用花岗石镶嵌装饰,二层檐口起稍微出挑的两大一小三处山花,二层南立面两翼做半木构装饰。主入口位于东侧,南侧设次入口。
走进历史的百年老建筑
日本占领青岛,屠宰场被守备军当局没收。1917年,当局对屠宰场进行了投资扩大,并增加了生产设备。1922年12月,中国收复青岛后,将其改为中日合资的胶澳商埠屠兽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了屠宰场,并将其更名为青岛畜产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的屠宰场早已不再加工肉类,仅剩下这座百余年岁月的老建筑,静静坐落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往事……
而时至今日,当我们看到德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就依照严格的卫生标准建造了屠宰场时,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德国人不惜花费75万马克的巨资,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符合卫生条件的工场。从一开始,就创立了严格的卫生制度,并真正地落实了,对生命的珍视态度,的确值得今天的很多企业学习。这或许才是今天人们依然喜欢去追述这座屠宰场历史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青岛这栋120岁的老建筑由砖厂老板建造,曾是青岛首富的住宅
青岛百年老建筑:德国避病院旧址
山东这座德国人建的火车站已有近120年历史,没人能说清它的过去
青岛这栋建筑已有120多年历史,曾是德国贸易公司在青岛的办公楼
青岛这栋小洋楼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不是青岛现存最小的德式建筑?
举报/反馈

步行去可可西里

21.9万获赞 0粉丝
辽宁地质钻探队,书写人生征途中的旅游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