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虫作茧初为霓裳
从薄如蝉翼的汉服
到绝世雍容的王室衣冠、绣品
乃至惊艳现代国际时尚界的中国传统服饰
今天的专家、织女、绣娘
寻找失传的古技
传承手中绝活
中国是一个丝绸之国,丝绸对中国而言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在很多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丝绸的出土文物。而在这其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个人的身影。她叫王亚蓉,是古丝绸修复专家。她的绝活之一,是能够从“古丝绸泥糊”中提取文物,她的研究从东周的朱染双色织锦到清代绸缎,贯穿了两千年的中国丝绸史。
除王亚蓉之外,我们还曾经拍摄过一位和她年纪相仿的丝绸专家,钱小萍。钱小萍最大的成就,就是复活了中国宋锦技艺。王亚蓉和钱小萍,这两位终身致力于中国丝绸修复和研究的大师,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传承着中国的丝绸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古丝稠技艺之精绝。
这里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的工作室。这块包裹着古丝绸的“泥块”,取自2006年江西靖安的东周大墓。当时由于现场技术条件有限,温度湿度甚至光线等等都达不到特定要求。这些古丝织品只好暂时被冷藏了起来,直到2016年才开始正式的提取工作。王亚蓉坦言,在多次的考古经历中,靖安东周墓葬出土的丝织品是最难提取的。
王鲁湘:把这个取回来以后在我们的保管室里头等于冷冻了将近快10年了。
王亚蓉:冷藏不能冻,一冻就毁了。
王鲁湘:一冻就坏了,就只能藏。
王亚蓉:对。冷藏就说是可以动手的时候,这样等于实物保存一个标本,如果这个状况把它清除以后作为一个研究的实证,是证据。证据包括现场的一些进行研究,后来我们进行复织研究。
由于表面有泥沙覆盖,贸然用硬物剔除会严重伤害目标物。王亚蓉手中的羊毫笔轻轻拂过表面,一点点扫落泥沙,古丝织品却不会受到一点擦伤,这份功夫全在力度的拿捏。王亚蓉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泥封中提取到的丝织物的历史信息,还原出来。
而位于苏州的钱小萍则恢复了古老的宋锦织造技艺。虽然我们不清楚两位专家,是否有过密切的合作。但她们都是为丝织品贡献了大半辈子的人。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出现了她们的身影。
1972年,在长沙东郊开掘了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三座汉墓中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尤其珍贵的是一号墓,由于其密封性好,出土了品种众多的丝织品。而王亚蓉当时就参与了丝织品的提取工作。
7年后,钱小萍参加了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测试,那件精美绝伦的素纱禅衣让她惊叹不已。那时她就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建一座丝绸博物馆,让中国七千年的丝绸文化走近现代人的生活。
在王亚蓉的工作室里,丝织品的提取、修复、复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这些残破的丝织品,就来自于15年前的江西靖安古墓现场。
2006年底,在江西靖安发现了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出土最多的就是这些残破的丝织品。很快,多个学科的顶尖专家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这其中就包括丝织品保护方面的专家,王亚蓉。经过鉴定,古墓里发现的这些2500多年前的丝织品,工艺水准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著名的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丝织品。为了更好的对发现的丝织品进行研究,王亚蓉会对织锦出土的地域、年代进行考证,结合当时的纺织方法,设计完整的复织方案。
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地区发现战国至汉代墓葬近300座,其中的马山一号墓出土了35件丝织品。尤其是一件棉衣的出土更是震惊了世人。后来王亚蓉就复织出了这件彩绣凤鸟纹棉衣,王亚蓉说,当年在没有经费支撑下,这件衣服就是她带领弟子们一针一线,花费了多年心血才完成的。
王亚蓉:这种图案设计也是特别。沈从文先生讲说打开了一个战国丝绸宝库,你看它正面站着的一个枭鸟,两个翅膀平拉开,完了这个上头一个翅膀,等于说是又复制两个头,当时现场就是连那个湖北(专家),开玩笑就是说把老祖宗挖出来了。
王亚蓉:它在翅膀上有一个枝蔓,上面垂着就跟着垂的那个襟装的流苏一样。而且一般的鸟很少有这么站着的立着的,这正面的,不管它是什么特点吧,你看它的所有图案,又抽象又具像。
王鲁湘:这个图案非常有名,所有收中国古代图案的这个图案都要收进去的。
王亚蓉:对,所以就是说,而且它衣服的剪裁我们完全都是按剪裁尺寸,跟这个文物一模一样。
王鲁湘:您这是用实验手段来再现当时的某一些工艺。
王亚蓉:所以只有这样人才能了解,当时那个工艺技术发达的情况。
王鲁湘:才能透彻的了解,否则就始终把它认为是一个织锦的东西。
从事古丝织品的修复,王亚蓉说是受到当年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7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亚蓉成了沈从文的入室弟子。
王亚蓉:我本身的专业是学美术的。
王鲁湘:我听说您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
王亚蓉:对。工艺美院学习后,我就做那些玩具设计,美术人形设计,就做那些工作。后来就因为找资料,人大的一个杨纤如教授就把我介绍给沈从文先生。
王鲁湘:就是您在图书馆里头,老是去找资料。那么也有一位人大的老教授也在那个地方,天天读书找资料,这样你们就在阅览室里就认识了。
王亚蓉:认识了。后来了解我就是找这方面的资料,他说我给你介绍我一个老朋友,他那儿有很多,结果就这么认识了。认识以后沈从文那时候正在接受,就是周恩来总理给他做《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一本礼品书的任务,他就是专门收集各方面丝绸、服饰方方面面的东西,集中了很多。正好沈先生原来别的助手离开了,沈先生就自己画。他就是做一些记录,因为研究服饰这些它都是必须要从形象出发,当然这样他就一个是他不是专门搞绘画的,另外他工作进程非常非常慢。再了解,我开始知道沈先生有这方面的需要,但是我自己认为我很年轻,我自己能力不够。他就讲他怎么困难,我就说,我要是水平(够),我特别愿意给你做。沈先生就说,你试试。
王亚蓉回忆说,那段时间,白天在考古所工作,晚上准时到沈从文家,一起编撰服饰史。陪沈先生去故宫、历史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宫,看展览,查资料。“要古为今用”,王亚蓉至今牢记沈从文的教诲。
1979年,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完成出版。内容涉及自旧石器时代至清朝几千年间古代服饰问题。而沈从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成立中国服饰博物馆,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下去。
王亚蓉:沈从文先生说,中国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也是应该建立一个研究性的中国的服饰博物馆,你就是摆着原来出土那些都一个颜色,都破破烂烂的,一般人也没有说建立一个平台,让年轻人看到东西。
王亚蓉希望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早日把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建立起来,也让沈先生所倡导的“中国人穿中国衣”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接受。而王亚蓉和钱小萍一样,在生活中就喜欢穿着自己设计的传统服饰。对丝织品的喜爱,让这份优雅得以生动展现。让中国的传统服饰大放异彩,也是她们共同的愿望。
宋锦和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在明末清初和20世纪初的动荡岁月里,宋锦技艺曾两度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残存的宋锦手工作坊渐渐被机器织造代替,而机械生产的宋锦厂也因市场的诸多问题,经营惨淡,最后倒闭。学丝绸出身的钱小萍对宋锦技艺的失传倍感惋惜。
钱小萍:我16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这个浒墅关一个叫蚕桑丝绸学校。那个是最早的蚕桑丝绸学校,就是当时不是郑辟疆,还有费孝通的姐姐,就在那个学校里面,做老师的。我去的时候,就是创办了一个丝织专业,本来只有摘桑、养蚕、缫丝三个专业,我去的就有丝织专业。所以我是那个学校丝织专业的首届毕业生。
王鲁湘:你是第一届这个科班。
钱小萍:科班,1957年。国家又负担吃住,还有一些钱啊补助金带回来。所以我考取了高中都没有去读,我就读了浒墅关的中专。
宋锦的传世之作大多收藏在博物馆,很难找到原件。虽然一直从事丝绸的研究和设计,但钱小萍却没有过多的接触宋锦,这给重新织造带来了难度。 “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这件宋锦织造的精品一直保藏在故宫博物院,因其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所以常人几乎无法得见。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惊世之作,钱小萍在无法见到原件的情况下,决定仿制出来。
钱小萍:上次我到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跟旁边的一个副院长王院长说,钱老师,你们怎么不拿出来看呢?这个还在不在?因为单院长也没看见。他们说在啊,因为我们是必须要封闭,见了阳光,丝线就要变颜色。他当时说,真的好像宝贝一样的,不能给人家看。但是我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觉得应该去研究,应该挖掘,挖掘就出来了,让后人也可以看到我们祖先是怎么伟大。
王鲁湘:对,您是尽一份这个责任。
钱小萍:我觉得我是尽了这个责任。
钱小萍知道,这件丝织品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她之前看到过的所有图样。现代织机根本无法完成。而她自己也没有合适的手工织机和技师,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任务。钱小萍只好利用一切机会寻求合作和帮助,却屡屡碰壁。直到有一次她遇到了南京云锦研究所的王所长。
钱小萍:就有一个所长叫王宝林,我们开织锦会的时候,我就想,我说我倒蛮想要做出来,就是我现在没有团队,也没有人力物力。那时候我的博物馆,本来是都有好多手工人员,后来就是随着国家改制、工厂倒闭,我这个博物馆也就开始衰落。我培养的一些人都走掉了。那么后来王所长他说,钱老师如果你能够技术上设计出来,我来支持你,帮你做出来。我说那是太感谢了,太好了。然后我们就这样合作,我就开始进入到设计。
(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 钱小萍复制 )
在原件没有公之于世的情况下,钱小萍凭着一些照片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此时她已经患有眼疾,但还是要拿着放大镜仔细的琢磨,一种花纹都要研究几个月。
钱小萍:我也教会云锦研究所做宋锦了,他们原来做云锦,我帮他们把宋锦的技艺,传到云锦所。因此,这一代织机它的框架是,研究所帮我打出这个织机,里面全部要根据我的设计来打造,有多少片综,有多少根牵线,这个全部是一丝不差,根据我的设计,那么制造的时候呢,这个花本,有20本挑花,工程很巨大。一本织完要取下来,再第二本接上去,他们这个工程也花了不少工程,意像也画了两年,画意像。
王鲁湘:画意像就画了两年。
钱小萍:两年断断(续续),因为我要不断地去修改,他们哪些不对。要照我的组织要求去画,那么尽管有的时候也可以电脑打出来,但是他一个一个,都要一根丝,一根丝都要画出来,不能相差的。
(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钱小萍复制)
宋锦在织造前已经将经线沉浮的程序储存于花本,织造时纬线要严格按照图案穿插,颜色不得有误。就像计算机的编程一样复杂,不能有一根线的误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之后,仿织的“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终于与世人见面了。
早在1991年,在钱小萍不断的奔走呼吁下,中国第一所丝织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建成。经过全面提升改造、扩充展陈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如“春蚕蜕变”般一展新姿。让更多的人通过这里来了解丝绸的文化和历史。
钱小萍:我那个请建筑设计师都是南京,就是一流的叫齐康,东南大学的,是杨廷宝的关门徒弟。他帮我设计这个建筑,也根据我的思路,他也帮我设想思路,所以设计的也是很前瞻的。而且他不愿意收我不少钱,他说你那么困难,我不好意思收你多少钱,都是很感动。
王鲁湘:就是感动上帝。
钱小萍:感动上帝,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部,当时叫历史博物馆,都是在我的跟他们一起交流,他们很同情,他们说钱老师,多不容易,钱老师多不容易,就是把文物捐赠给我。
王鲁湘:对,您这也叫做得道多助。
钱小萍:得道多助。现在这些文物,如果你要再去(要)一张照片,都很困难。他当时就要一批一批捐赠给我,故宫博物院捐了我5件。
王亚蓉曾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把中国服饰的优雅贡献给了世界。的确如此,那些细如毫发的编织,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构成了最美丽的图案。中国服饰文化瑰丽绚烂,千丝万缕,密密绵绵,成于工匠之手,传承代代精神。传统服饰是中国物质文化的经典,那些传世杰作都饱含千古匠心的启示,串联起中华文化的历史。
文化大观园
《锦绣中华》系列
第二集《复织历史》
敬请留意
编辑:王竹、栗唯
举报/反馈

凤凰卫视

1.1亿获赞 207.5万粉丝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凤凰卫视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