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是中医常用的一个方剂。那么,您对它了解多少呢?
有的人认为,六味地黄丸是一个滋阴的方剂,也有的人认为,它是一个补肾的方剂。但是您知道吗。它最早见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可以说是一个“儿科方剂”。虽然其组成确实有滋阴补肾之用,但单纯地认为滋阴、或者补肾,都是不确切的。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熟地、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其配比关系是8:4:4:3:3:3。
从组成来看,六味地黄丸是从一首经方化裁而来的,那就是“金匮肾气丸”。
因为钱乙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补阳,所以去掉了金匮肾气丸里的附子和肉桂,主要为“小儿五迟”而设,包括: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
在后世历代医家心目中,六味地黄丸是一个 “貌似平易而实隽永”的方剂,已经不限于小儿先天禀赋阴虚,逐渐也延伸到成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证见腰膝酸软、咳嗽咽干、耳鸣、低热、盗汗等场景。
中医认为,肾为水脏,内蕴元阳,肾主纳气,更为呼吸之母。虽然肺司呼吸,但没有肾的纳气,便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之证。
其次,肾主封藏,如果真阳不秘,便会出现水泛火逆。
方中大份额的熟地,大滋肾水而固封藏,是为君药;山萸肉性味酸温,滋养肝阴,潜敛少阳相火,为臣药;山药入脾,强化脾的枢机之能,起到培土制水以安肾的目的;丹皮色赤入心,以清少阴心火。两者同为佐药。茯苓、泽泻以行水饮,通调水道,是为使药。
如此君臣佐使既定,严密配合,是以能起到壮水制火之目的,肾气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