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营口这片热忱的大地上,祖祖辈辈积累下了无数的经验和智慧,让文明与非物质的遗产流传至今。这些先人们留下的厚重礼物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宝藏,值得被深刻而虔诚的传承。时至今日,许多非遗与传承者仍然在营口的土地上谱写着动人的颂歌。今天,跟着小编,穿过历史走到文化遗产的背后,探寻这一门门精巧技艺背后的质朴与人物背后的温度。
▲本期嘉宾:
营口伊尔根觉罗氏剪纸传承人 赵聪卓
第四十期 营口伊尔根觉罗氏剪纸
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支刻刀,简单地构图布局、画线分色后,小剪刀上下翻飞,刻纸刀刀刀入微,不一会,一幅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的纹刻纸作品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营口伊尔根觉罗氏剪纸,感受这项民间传统技艺的神奇魅力。
伊尔根觉罗氏剪纸渊源流长,早在康熙30年就有记载,赵氏族谱上记载:“康熙二十六年,时任头等侍卫的护军什保乌云春之妻康氏心灵手巧,聪慧过人,逢年过节剪出各种图形,贴在门眉、窗角、墙壁、灶前等处,企盼心中所愿能够实现。”
受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伊尔根觉罗氏剪纸既包含着中国民间美术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韵,既有民间流传带有神话色彩的图案,又有象征平安、吉祥、幸福的图案。
赵聪卓——伊尔根觉罗氏剪纸第十二代传人,他不仅在传承家族剪纸技艺基础上进行突破,还制作了剪、刻、套、点、染于一体的剪纸方法。他的剪纸技艺,手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变中求新,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虚实、阴阳、灰白的奇妙结合,形成立体多维的动感效果。
1992年出生的赵聪卓生于一个满族剪纸世家,家中祖祖辈辈擅长剪纸技艺。受到奶奶的影响,赵聪卓从小就对剪纸特别着迷。虽然从小对剪纸耳濡目染,但真正深入了解、研究剪纸是在赵聪卓上了中学以后。初中、高中6年时间,他对剪纸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钻研剪纸。阴刻、阳刻、单色、套色、染色……短短几年时间,这些剪纸技艺他已经掌握得游刃有余,曾多次举办主题剪纸展,也让赵聪卓在家乡小有名气。
其作品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他还在传统的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创新出套色、染色剪纸。剪纸作品主要有《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万马奔腾》、《耶稣牧羊图》、《母女情》、《感恩》、《风雨荷塘》等等。
2015年7月,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赵聪卓选择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注册成立了“伊尔根觉罗氏明月剪纸书画院”,并入驻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了能在创新形式的同时不失去剪纸的文化根性和灵魂,赵聪卓花费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剪纸的创作流派,并将繁杂多元化的剪纸艺术分门别类,归纳出各类专业的剪纸技法。
如今,他的7层套色剪纸技艺在辽宁剪纸届已是首屈一指,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刻纸、手工折扇剪纸、多层套色剪纸等。现在,赵聪卓的剪纸作品70%都销往海外,他的各类创新剪纸作品也被多所学校和企业批量订购,在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中,作为礼物赠送给国外友人。
为了创新剪纸形式,添加更多创意元素,赵聪卓努力地沉淀自己。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去参加传承人培训,深入研究剪纸的创作流派。
他的剪纸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他说,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他希望自己可以让剪纸传承并发扬下去,让人们了解这小小剪纸的万千世界。
FM95.1《主播带你去旅行》
举报/反馈

营口文旅之窗

4234获赞 1004粉丝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官方平台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