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在中国文人的笔下,贵州似乎总离重视文教礼仪的中原相距甚远,以至于翻开一些古文献时,贵州往往被描述成“百苗”所居的蛮荒之野。 实际上,拿贵州省会城市贵阳来说,通过考古发现,贵阳的历史其实源远流长,距今三万年以前,贵阳就有了人类的足迹。
发掘现场照片一
贵阳,地处贵州高原的腹部,从地势上看,这一地区是贵州高原西北高地向东南低地倾斜的过渡地带; 从地貌上看,这一地区主要属于山原丘陵型,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溶洞密布,其间错落少量坝子和盆地; 从海拔高度上看,贵阳位于贵州高原最高点乌蒙山区韭菜坪与最低点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中间的位置; 从水系上看,黔中腹地的贵阳,处于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从气候看,贵阳属于中温带气候,温润平和,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 贵阳就像一个按摩盆,四周是高山,中间是此起彼伏的丘陵地带,进而形成一个相对优越而又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
发掘现场四
受独特地理环境的恩赐,史前时代的贵阳地区物产丰富,人口繁密。今天在贵阳境内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便是例证。如在开阳、乌当、金阳、修文、花溪、清镇等地区,业已发现的史前遗址不下二十余处。这些史前遗址,基本上都是属于洞穴或是岩厦遗址。 别有“洞”天的贵阳,共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史前洞穴文化景观。 开阳打儿窝史前遗址,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土桥村。2003年和2009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是一处涵盖了自距今约一万五千年以来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堆积为主、历经新石器时代、秦汉、魏晋、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遗址发掘
遗址远景
其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完整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目前在黔中地区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的石器和陶片之外,还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骨角器,器形包括骨铲、骨锥、骨刀以及不计其数的动物骨渣,这是该遗址最具典型的文化特征。 该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碎片,很难辨认其器形。但陶片的火候都较高,纹饰主要有方格纹、绳纹、戳刺纹、划纹和少量圆圈纹。目前,该遗址已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肖家洞出土磨制骨铲
金华肖家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金华镇。2006年为配合贵阳绕城公路建设时被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并于同年秋对其进行了小面积的试掘,试掘面积仅为2平方米。 在仅试掘的2平方米中,就出土和采集到各类制作精美的骨(角)器80余件,器形主要有骨铲和骨锥。陶片和石器出土相对较少。从试掘的结果来看,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开阳打儿窝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部分基本一致。 金阳史前遗址群,2000年以来,为配合金阳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贵州省博物馆、省考古研究所先后数次对金阳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以及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不下十处。
肖家洞出土磨制骨锥
这些古文化遗址,是贵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 此外,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考古人员相继在花溪区、乌当、清镇等地区也发现了十余处史前遗址。 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境的史前遗址通过正式考古发掘的仅有开阳打儿窝和金华肖家洞遗址两处(贵安新区的除外),别的仅为调查发现。总的看来,贵阳地区的史前文化,类型单一、文化发展的进程缓慢,这可能与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遥远古代,远古时期的贵阳人要想走出这群山阻隔、丛林密布的围城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贵阳人”的祖先们,过着的是一种节奏舒缓、无忧无虑的悠哉生活,他们无需起房造屋,到处是冬暖夏凉的天然溶洞,更无需开荒种地,树林里到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珍野味足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优越的自然环境,培养了“贵阳人”悠然自得的性格和缓慢的生活节凑。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可以找到几千年来“爽爽贵阳”的历史印迹。
作者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吴小华
统筹 王璐瑶 杨仪
栏目设计 齐青扬
编辑 赵毫
编审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