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时,进行识别企业作业场所风险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可是,那么多的风险评价方法该如何选择运用呢?,我们最常用的LEC法、LS法适用性到底在哪里?如何合理运用才能将风险评价更准确呢?

在辨识中经常出现重复评价、分析不全面、主次不明,风险点识别不准确,风险等级过高或过低,风险数过多或过少,主观判定或者闭门辨识,控制措施过于复杂,辨识表格过于庞大,实际下发操作性差等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情况在实践中对有效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可能起到负面的阻碍作用。

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任何一种方法,都需要优先将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去考虑,在实践中由于一些特殊场所设备物资价值非常巨大,一旦侧重考虑财产损失,计算得出的风险等级将会非常高。

那些评价方法适宜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使用,那些评价方法适用于普通员工参与到风险辨识中使用?对我们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第一步能否成功尤为重要。

如果风险评价从评价方法的选用结合合理性上出现差错,对构成评价的数值缺乏调查统计,没有科学客观分析,没有深入一线了解,没有深入调查现场的设备性能管理能力,员工现场能力综合素质,现场安全组织管理能力,那么计算出来的风险等级也会错误,随之的后续管理工作重心重点工作也会出现偏差。

首先我们看看贵州省安科院的机械制造企业双控体系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示例

从案例示范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适宜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活动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一般需要有关人员(车间主任、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等)组成小组,依据过去的经历、有关的知识,经充分讨论,固定L、E、C的数值;然后计算三个指标的乘积,得出危险性分值D;最后依D值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风险矩阵法(简称LS),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判定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也是半定量半定性评价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

矩阵法风险计算过程:

l 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

1)构建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矩阵;

2)根据威胁发生频率值和脆弱性严重程度值在矩阵中进行对照,确定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值;

3)对计算得到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进行等级划分。

l 计算安全事件的损失

1)构建安全事件损失矩阵;

2)根据资产价值和脆弱性严重程度值在矩阵中进行对照,确定安全事件损失值;

3)对计算得到的安全事件损失进行等级划分。

l 计算风险值

1)构建风险矩阵;

2)根据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安全事件损失在矩阵中进行对照,确定安全事件风险。

l 风险结果判定

那么什么是定性和定量?

定性就是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它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运用主观上的判断来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定量就是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它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针对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去分析的一种方法。

相同:

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优缺点:

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在分析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定量和定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定性分析:
分析1:郭小明胃口很大

分析2:郭晓明胃口很小
◆定量分析:
分析1:郭小明一顿可以吃3个烤猪脚(Schweinshaxe)

分析2:郭小明在吃了3个烤猪脚(Schweinshaxe)之后还可以吃5个蛋挞

定性判断趋势,定量决定细节。

比如:

1. 2x4

定性:x0

定量:x2

2. 英国脱欧

定性:英镑将会贬值

定量:英镑汇率从9.3下降到8.8

3. A攻打B

定性:从综合实力来看A能赢

定量:A要打赢B需要xxx兵力,以及xx战略方针

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是,先定性分析趋势(概率,可能性),再定量解决问题。

关于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定性风险评价

  定性风险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

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2.定量风险评价

  定量风险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以可靠性、安全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险程度,然后再与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CC)分析法”。

  (2)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定性评价方法要求评价者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定量评价方法则要求大量的安全数据。单纯的定性分析容易造成研究的粗浅;而有关数据的不完善,也使得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和检验。因此,应当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弥补单纯定性分析和单纯定量分析所产生的不足。

下面文章来源:智能安全双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工艺繁杂,化学原料、产品及工艺设备种类较多,电工作业、动火作业、锅炉、压力容器作业等特种作业频繁,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以上任意环节稍有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准确识别企业作业场所风险,对企业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抓住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基础上,如何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呢?

很多同仁对几种评价方法的区别和适用范围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工作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如重复评价、分析不全面、主次不明问题。

下面将企业常用的几种风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简单介绍下。

每一种分析方法都不是绝对万能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想要全面辨识企业生产和生活区危险源及风险评价需要将各种方法有序的结合,合理采用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前面小编对各种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了解了企业在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时,使用最多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和风险矩阵法(LS)

那么,什么是LEC法、什么是LS法,这两种方法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01

定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又称格雷厄姆——金尼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活动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D=L×E×C

其中:L--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

D--风险高低的等级。表示危险程度。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02

判别准则:


03

应用举例(作业活动):

风险矩阵法(LS)


01

定义:

风险矩阵法(简称LS),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判定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根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此方法适用于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

R=L×S

其中:L--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事故后果严重性;

R--危险性(也称风险度)。

R值越大,说明被评价对象危险性大、风险大。

02

判别准则:

03

应用举例(设备设施管理):

举报/反馈

蟹思砥砺

411获赞 340粉丝
我手写我心,读书工作日常感悟随笔。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