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通常,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不聪明的时候,就有多种词汇可用。尤其在骂人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是“蠢货”、“笨蛋”、“傻瓜”、“白痴”、“呆子”、“愚夫”,这几个词的意思相差无几。那么,如果把这几个词里面的“蠢、笨、傻、痴、呆、愚”六个汉字单独拿出来作比较,它们的含义是否也都一样?当然不是,至少,它们的本意具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六个汉字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先说蠢字,它是个形声字,“春”字下面一个“(kūn)”,这个“”字泛指各种虫类。所以,“蠢”字指的是大地回春的时候,自然界各种冬眠的虫蛇苏醒过来,开始乱动乱爬。成语“蠢蠢欲动”的本意,指的就是虫子准备蠕动,后来“蠢”字就引申为盲目地乱动。所以,形容一个人行动盲目、瞎搞乱来,就用“蠢”字。
第二个字“笨”字,也是个形声字,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本”字。成书于三国时代的百科词典《广雅》,这样解释“笨”字:“竹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 这就是说,把一段竹子剖开,它内壁上那一层白色的薄膜,叫作“笨”。所以“笨”字就用以形容一个人内心就像一张白纸,过于单纯,不通世务,没有一点人生阅历,这类人我们就说他“笨”。
再看“傻”字,它是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单立人,右上是一个“囟”字,就是婴儿的“囟门”。所以这个“傻”字的意思就比较好理解,它指的是一个人的脑子,就像还没有闭合囟门的婴儿一样,智力低下,没有思考能力。
第四个字“痴”,这个字很有意思。它的繁体是这样的——“癡”,外面一个病字头“疒”,里面一个疑惑的“疑”,“疑”字的本意是迷惑。所以这个“癡”字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病,一种“迷惑不觉”的病,就是说犯了“痴”病的人,通常会处于一种迷惑、不觉醒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一种精神病。有个名词叫作“花痴”,其实这就是一种病,古代中医就把“花痴”当作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现代医学又把“花痴”称作“幻想性单恋”,也把它归结为一种精神病。所以“痴”字的本意就是指一个人精神有问题、迷惑不觉,它是一个形声字,同时也是会意字。后来这个“痴”字又引申出了其它的含义,比如 “痴情”、“痴迷”,这里的“痴”字就引申为沉迷、迷恋。
第五个字“呆”字,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撰的《汉字字源》这本书上面的解释,它是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木”,形容一个人口齿木讷,就像木头一样迟钝。当然,也有人认为,“呆”字其实是个象形字,它上面不是“口”,而是一个小孩的脑袋,下面也不是“木”,而是小孩的手脚,“呆”字的原型其实是一个小孩的形象,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呆字是保字的半边,保护的“保”字就是一个人抱着一个小孩的形象,“呆”就是那个小孩,小孩子又叫稚子,所以“呆”就是幼稚的意思。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把“呆”字解释成“幼稚”却很难说得通。古代留下来很多跟“呆”有关的词语,都不能理解成“幼稚”。比如“发呆”、“痴呆”、“呆滞”、“书呆子”、“目瞪口呆”、“呆若木鸡”,这些词语中的“呆”字都可以理解成木讷、迟钝,但是都不能解释成“幼稚”。所以这个“呆”字还是按“木讷、迟钝”来理解更好。
最后一个愚字,上禺,下心,也是个形声字。上面这个“禺”,是个多音字,读yú的时候,可以通“隅”,就是角落的意思,那么“愚”字就是一颗“心”死死地按在角落里,那不就是死心眼、钻牛角尖的意思吗?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里面的愚公,就是这个形象,一根筋、死心眼、不听劝,就是要坚持己见把山移平。所以“愚”字的第一层意思指的是“死心眼,不懂变通”。
另外,按《说文解字》上面的理解,“愚”字上面这个“禺”还可以读作yù,这个yù它是个名词,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子,这种猴子特别傻,有人去抓它、杀它,它也待在原地不动。按《说文解字》上面的诠释,“愚”字就是心头住着一只傻猴子,那人能不傻吗?所以“愚”字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傻”,智力低下。出自《道德经》的成语“大智若愚”,还有出自《论语》的成语“愚不可及”,这两个成语中的“愚”字,都是“傻”的意思。
好,下面我们就来归结一下这六个汉字的本意:
蠢——盲目行动,瞎搞乱来
笨——过于单纯,不通世务
傻——智力低下,不会思考
痴——精神问题,迷惑不觉
呆——行动木讷,反应迟钝
愚①——固执不通,钻牛角尖;
愚②——智力低下,跟“傻”一样
举报/反馈

经典漫谈

2.4万获赞 2895粉丝
品味人间烟霞,笑看尘世浮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