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街头的印度士兵。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袁 野
对艾哈兹·艾哈迈德来说,重大国际新闻不时出现在自家隔壁。
2019年3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一排排炮弹呼啸而来,落在他住的村子里。炮击持续了几个小时,艾哈迈德躺在床上听天由命,任凭“死神”尖叫着飞过头顶。附近的房屋被炸毁了,接着,村里的集市被夷为平地。
“任何人都可能丧命。”35岁的艾哈迈德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
数十年战乱迎来转机
对居住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印巴两国居民来说,战火的煎熬已是家常便饭,整整一代人在军事摩擦、跨境交火和爆炸袭击中成长起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仿佛看不到尽头。
现在,人们似乎看到了转机。
2月2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将在边境地区停火。这是两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采取这样的举措。
据印度《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两国军方官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双方同意停火,停火协议于当日午夜生效,停火范围涵盖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非官方边境地带。
印度和巴基斯坦军人经常在该地区用轻武器乃至大炮相互射击,分析人士将其形容为一场“以其他方式进行的战争”。冲突的级别也许不怎么高,但对卷入其中的个体来说同样致命——每年都有数十名平民和军人丧生。
英国路透社称,印度指责巴基斯坦越境派遣作战人员并输送武器,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煽动针对印度统治的叛乱,这些行为持续了30年。巴基斯坦否认了这些说法。
2019年以来,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南亚邻国,关系更趋冷淡。当时,发生在克什米尔的一次袭击导致40名印度军人死亡。此后,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空袭,两国爆发了近50年来的首场空战。几个月后,印度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进一步激怒了巴基斯坦。
自那之后,跨境交火愈演愈烈。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就发生了5000多起交火事件,是2002年以来的最高数字。
“人们目睹了大量的生命失去,双方都有平民遇难。”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副教授哈皮蒙·雅各布对《华盛顿邮报》说。他写过一本关于印巴克什米尔冲突的书。
雅各布认为,新的停火协议生效将是“开创性的”。他说,此举有助于减少暴力活动,让两国都能告诉国际社会,它们正在采取措施稳定克什米尔地区局势。
印度前线指挥官有权决定“何时开战”
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停火的消息让人们长出一口气。赛义德·艾哈迈德·哈比卜住在实控线的印度一侧,他的家离边境非常近,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巴基斯坦一侧的建筑物。
“没见过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的人,无法设想我们现在的心情。”47岁的哈比卜说,他的一位儿时伙伴不久前在炮战中丧生。“要是真的不打了,我肯定高兴”。
巴基斯坦安全分析人士哈桑·阿斯卡里·里兹维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停火无疑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但他警告称,目前尚不清楚停火协议能否成功实施。如果双方真能暂停敌对行动,就可以为其他建立互信的措施打开大门,比如让人员和货物往来更容易。
理论上,印巴两国之间早已存在停火协议。两国在克什米尔有大约700公里的非正式边境,即实际控制线。
尼赫鲁大学的雅各布指出,问题在于,双方都把实控线当作一种“发泄机制”。“当你不能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就必须在其他某个地方宣泄愤怒。”他说。
两国的停火谅解在2003年实施过一次,此后几年,实控线周边地区相对平静。2008年,恐怖分子在孟买制造大规模袭击并导致160多人身亡,跨境交火现象随即反弹。
雅各布分析说,印度方面对跨境开火行为“没有限制”,前线的印度指挥官有“完全的自由决定何时和如何开战”。有时开火是为了报复,有时是为了阻止对面建造一道篱笆,还有些时候,开火是因为一支部队要撤往后方,于是齐鸣枪炮给自己“壮行”。
雅各布说,实控线上的一声枪响就可能在24个小时内引发整个地区的多起交火,双方使用的武器从枪支到重炮,应有尽有。
克什米尔当地居民注视着印度士兵。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没人知道平静能持续多久
炮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飞来,对实控线附近的居民来说,生活永远需要提心吊胆。一些人听见风吹草动就钻进地下的混凝土掩体,但大多数人没有藏身之所。
在实控线附近的赛德波拉村,当地人指着不远处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峰说,那里就是实控线所在的位置。已鲐背之年的赛义德·阿齐兹丁表示,几年前,当炮弹落在村里时,整个地区“宛如人间地狱”。他很想知道,这次的平静能持续多久。
分析人士认为,印巴边境出现哪怕非常短暂的平静,也符合两国利益。印度前副国家安全顾问阿尔温德·古普塔对《华盛顿邮报》表示:“这是重要的发展。至于它是战术性的还是具有长期影响的,有待观察。”
45岁的巴希尔·艾哈迈德·沃斯卢住在实控线印度一侧的乌里镇附近。3年前,他的姑姑一家人来不及避难,被呼啸而至的炮弹炸死。
两国宣布停火当天,沃斯卢来到一家商铺前,坐下来与朋友们谈天说地。2019年的大规模炮战之后,他一直不敢这么做。现场的气氛很喜庆。沃斯卢感叹道,可以在户外坐着,而不用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69万获赞 138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