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树忠
西方“七国集团”峰会按常规每年举办一次,成员国轮流坐庄,今年是英国主办峰会,计划将于6月11至13日于英格兰西南部康瓦尔郡(Cornwall)海岸城镇举行。今年2月19日,“七国集团”举行了特例的首脑视频会议,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这次视频峰会的主题是抗疫和经济恢复,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但会议背后的戏码还是不同凡响,一是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首次参加峰会;二是“七国集团”誓言将使2021年成为多边主义的转折点。
新华社发 英国首相府供图 (图片说明:2月19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约翰逊主持七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
一、“美国回来了”,企图拉“七国集团”对付中国
在过去的四年里,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只要自我认为不利于美国利益就“退群”“毁约”,扰乱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破坏了正常的国际关系。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七国集团”首秀,明确宣示“美国回来了”,要“重振大西洋联盟”。美国是否真能“回得来”?西方国家都欢迎?法德反应不尽然。《纽约时报》称,法德在“往回推”。欧盟国家已经吃过特朗普极端民族主义和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苦头。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在“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上签字;2019年,“七国集团”峰会只发表了一份极短的联合声明;2020年峰会因疫情取消。“七国集团”峰会已变成了一场闹剧。谁能知道4年之后特朗普或特朗普主义万一重返美国政治舞台,美国又会出现怎样的外交政策,如何处置“跨大西洋联盟”的关系?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欧洲不能再过度依赖美国,提出了“战略自治”概念。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告诫美国称,“我们的利益不会总是一致的”。很显然,美国与欧盟的战略目标截然不同,美国“回来”是想寻求国际事务的霸权,而欧盟追求世界多极化格局,要成为统一而强大的一极。
新华社发 欧盟供图 (图片说明:2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出席七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
西方媒体认为,美国政府当下的外交政策是以“3C”为优先事项,即新冠疫情、气候和中国(coronavirus、climate、China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拜登上台后公开向西方国家发出“联手抗中”的呼吁。他称,“美国回来了,跨大西洋联盟回来了”,“美欧必须携手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做准备”。“七国集团”成员国对抗疫、气候,以及重振经济上有共识,均不存在问题,但面对三C中的China,并不同调。这次“七国集团”视频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只有一次提到了中国,“为了支持一个对各方都公平互利的全球经济体系,我们将与其他国家接触,特别是包括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美国总统拜登的对华政策已呈现雏形,他在今年2月5日外交政策演说中对中国进行了定义:中国是美国“最严重的竞争者”。拜登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中美两国之间虽然没有必要发生冲突,但极为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美对华历来奉行“遏制与接触”政策,遏制就是要打压中国快速发展,以防中国在综合实力,乃至发展模式、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上超越美国。接触则是有实惠、有利益就接触合作。美国无非是根据自身利益,调整对华关系,一个时期或遏制多些,或接触多些。
二、“七国集团”昔日威风不再
九十年代初,我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读研,研究方向是国际经济合作,课题是“七国集团”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迫使我把研究课题的范围扩大到“七国集团”外交政策的协调。“七国集团”的初衷,是建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机制,但随之影响扩大,“七国集团”迫不及待地将这套机制从经济金融领域向国际政治安全领域渗透。20世纪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和美元双重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了六国集团,次年,加拿大加入, “七国集团 ”(简称G7)就此诞生。“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是就成员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会晤的机制,每年一次,轮流坐庄。80年代起,“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从经济议题扩展到国际政治和多元议题,侵蚀了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其目的是抛开联合国的多边主义,大张旗鼓地推行单边主义。上世纪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曾发动科索沃战争,而“七国集团”就相关战争费用分摊协商达成一致。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全球力量格局的转变,曾经风光一时的“七国集团”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和威风,2008年是“七国集团”的“转折点”。2006年春季,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7月7日-9日八国集团会议(1997年至2014年,俄罗斯短暂加入“七国集团”成为“八国集团”)在日本北海道举行。法国和英国主张召开“八国集团”首脑扩大会议,增加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5国参会。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地球变暖、油价飞涨、粮食危机、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八国集团”扩大举行13国首脑会议,其真实目的是要研究如何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触发了的世界金融危机,而 “七国集团”本身没有能力处置。同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召开。作为参与国家最多、在全球经济金融中作用最大的高峰会议,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方面作用重大。二十国集团峰会达成协议,主要内容是:第一要拯救美国经济,防止美国滥发美元;第二要改革IMF,新兴经济体将更多地参与到IMF改革中来,包括要求更多的份额,在决策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等;第三要统一监管标准,规范国际金融机构活动。这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全球多边合作机制中的重要机制,也意味着“七国集团”已无力单独解决全球经济金融问题,它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光环已经褪色,威风不再。
三、“七国集团”的今天与未来
2月19日结束的“七国集团”视频峰会在联合声明中宣布,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合作,共同抗疫、加快经济复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七国集团”还承诺将捐款75亿美元帮助全球,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抗疫并“公平分配疫苗”。不少国际媒体怀疑这些承诺“口惠而实不至”。2021年2月19日,国际非营利组织ONE Campaign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现象,“发达国家已经疫苗订购过剩了”,富国1人10剂,穷国10人1剂,而且“疫苗民族主义”不断上演。英国疫苗的订购剂量已达到5.1亿剂,约是其总人口的4倍。欧盟疫苗订购剂量达到16亿剂,是其总人口的3倍。加拿大总订购量高达4.1亿剂,是其总人口的10倍。发达国家囤积了远超自己所需的疫苗,但与此同时,相对贫穷的国家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获得疫苗,全球仍有130多个国家完全未能获取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 穆斯塔法·卡亚摄 (图片说明:1月26日,一名医务人员在土耳其安卡拉准备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中国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履行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西方主流媒体就此对中国抹黑,诬陷中国搞“疫苗外交”。今天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几乎被西方垄断,颠倒黑白,竭尽所能。公理何在?我相信公理自在人心!
“七国集团”峰会的另一个主题是气候问题,也就是美国外交政策优先排列的第二个C,climate。峰会联合声明中的表述是:“我们将根据《巴黎协定》,在减缓、适应和融资方面取得进展,并实现绿色转型和清洁能源过渡,以减少排放,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至迟于2050年实现零排放。”国际社会的评论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中、美一个都不能少。但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仍然对中国指手画脚,将中国作为攻击目标。中国在绿色发展、减少排放上已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和规划,即“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的这一承诺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而积极的欢迎。欧盟赞扬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倡议,以及中国和欧盟对于《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但是,美国总统拜登刚签发重回《巴黎协定》的政令,美国国家气候顾问麦卡锡就表示,拜登政府最近会公布更多应对气候问题的政策,其中包括敦促中国强化减排目标。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公开评论中国减排目标时,称 “还不够好”。美国想在气候问题上率先拿中国开刀,试图在碳排放拖全世界后腿问题上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我还清晰得记得,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了2016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感觉当时会场气氛低沉,压抑。各国参会者得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要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包括美国代表团成员在内,大家都表示失望、无奈、困惑,甚至愤怒。当前国际社会希望美国“回来”,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能顾全大局,摒弃对抗意识,与中国合作。
本次“七国集团”峰会誓言将使2021年成为多边主义的转折点。诚然,不止美国一家,“七国集团”整体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关系准则,放弃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否则将难以在国际社会发挥正能量,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拭目以待“七国集团”的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