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食货志》中对于“贞观之治”有这样的描述:“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贞观之治,是指唐初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由于当时的年号是“贞观”(627-649),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皇帝任命人诚实,干练,认识人并善用人。他广开言路,尊重生活,克制自己,接受建议。采取以农业为导向,严格经济,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形成了社会稳定。大力平息外患,尊重边民的风俗习惯,稳定边疆,最终实现世界治国理想。贞观统治时期为开元的鼎盛时期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目睹了隋朝的灭亡,并理解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推舟”的道理。换句话说,君主在朝代兴衰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如果皇帝的自私欲望通过损害人民利益得到满足,那就像割断大腿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但生命已经荡然无存。坦率地说,是杀鸡取卵,还是养鸡产卵。
唐太宗命令五年级以上的北京官员在中枢地区轮换,以便可以随时召集,询问人民的苦难以及政治得失。了解人民的苦难促使他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追求节俭,树立榜样。在唐太宗的统治开始之初,有3,000多名宫女被释放。太宗皇帝将所有氏族国王都降为县官员,从而减少了大笔开支。
唐太宗以“增加人民或减少官员的名额”为名,阻止了地方官员的不良习惯,以及剥削人民和基层官员的其他不良习惯;贞观元年本来想建造一座宫殿,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唐太宗从秦始皇和隋朝灭亡的教训中,就不建造这座宫殿了。洛阳洪水,许多人的房屋被摧毁,唐太宗命令拆除洛阳的几座宫殿,并向居民分发木材以进行房屋维修。
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无论哪里发生自然灾害,都将采取一切减灾减税措施;对于因贫穷或灾难而被卖掉的孩子,由宫中出钱将其赎回。精简组织,减少官员人数。在贞观时期,中央各部门只有643名官员,数量是历史上最少的。政府支出的减少使诸如土地均等法令和租赁调整法等经济法律以及宽松和低税政策的顺利实施成为可能。总而言之,唐太宗深刻理解了人民衣着对国家的重要性,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民)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唐太宗在去世前两年对大臣总结了自己治国的成功经验,其主要内容就是善于运用人才。“见人之善,若己有之”,这是与众不同的爱才。把他人的优点才能看成自己的优点,这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才。而妒忌他人才能,更是帝王的大忌。有了人才,可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隋炀帝就是其典型的发面教材,对于统治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包容之心。在这点上,唐太宗确有过人之处。所以,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文武百官,可谓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18人,号称“十八学士”;武有李靖、李勤、尉迟敬德、侯君集、秦琼、程知节(程咬金)、长孙无忌、段志玄、张公谨….贞观之治的出现,和唐太宗时期的文人墨客有这莫大的关系。
这些文人各有特长,如薛收才思敏捷,提笔撰文“立就,不复停思”;姚思廉是著名历史学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 就出自他手。至于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都是辅军佐政- -时人选,他们“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总之,这批人博览经史,有应变之才,都胸怀抱负,是唐太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重要助手,是参与制定大政方针的决策者,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人才队伍。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为了充分发挥中书、门下互相检察的作用,唐太宗规定,起草军国政令,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必须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称之为“五花判事”。然后由中书侍郎、中书令仔细审查,审查确无问题后转门下省,由黄门侍郎和给事中负责驳正。
官员们的意见一致后复奏于皇帝,然后再实施,即使已经经过如此复杂的程序,唐太宗认为还会难免有误。因此唐太宗对于各级行政部门提出了要求,在各级行政部门接到诏令后,如果认为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应当上奏于皇帝,并允许暂不执行;以此勉励官员各抒己见,不要盲目顺旨照办。在贞观年间,与其他时期相比而言,很少有决策失误的事情发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执行顺畅,这是贞观时期的一大亮点。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高度集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以为杰出而且成功的政治家,被史学家成为英明的皇帝。唐太宗真的是一位千古民君。李世民不到20岁南征北战,驰骋疆场,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自己登上大位,在历史的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贞观之治 (627- -649) :“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年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唐太宗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源于怕亡国,围绕这一点形成他执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