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东部花园与中部之间,由一条复廊掩隔,而倚虹亭就倚于这条复廊之上。
复廊又称“里外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这样就把原本一条廊内分成两条走道,两侧上方均有廊檐。
中间墙上开各式漏窗,人在其中一侧可以透过漏窗看到另一侧景色,这样既起到分隔作用又能拓展视野。
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波形水廊,留园的爬山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1. 青凤白猿,相聚此间
倚虹亭这里是怎样一番景色呢?让我们先从倚虹亭这副抱柱楹联的联语之中,体会一番:
婆娑青凤舞松柏
缥缈丹霞聚偓佺(wò quán)
这里有广翠的山林啊,有清风徐来;有水面浩渺啊,有树影婆娑;引得这青青凤凰啊,绕着那苍松翠柏翩翩起舞。
这里还有丹霞满天啊,缥缈高远;映照在水面上啊,流红溅绿;如此的美妙仙境啊,哪怕偓佺仙子也要前来相聚吧。
能把神仙吸引而来的地方是何等美境呢?这就得先介绍一下偓佺仙子的来历了。苏东坡在《山坡陀行》中有这样的诗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
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这位仙人自言他居住在瑶池仙境的花园里,一天一夜飞来飞去的次数多到不可数。看起来这仙人平常出门挺勤快的,而且家里土豪,净打飞的。
《搜神记》之中有更加详实的记载,说偓佺乃上古神话中的仙人: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由此看来偓佺像是人猿泰山的原型,而且更加牛掰。他是槐山上的采药丈人,身上生有长达七寸的厚密毛发。从长相和事业上看,果然像是通臂白猿修炼成精啊。
他两只眼睛能看向不同方向,一左一右,一天一地。他既能在天上飞,更追得上奔驰的快马。他在山上遇见尧帝,觉得尧帝人品好,就薅了一把自己平常的零食——简松的松子给他,可惜尧帝太忙没空吃。而当时吃过的随从,都活到三百岁。
怎么样,不管偓佺仙人居住在瑶池圣境还是简松山野,都是人间没有的世外桃源吧?倚虹这里能把凤凰神鸟和偓佺仙子引来在此相聚,又是怎样一番美妙仙境?
2. 远山近水,尽在眼前
熟悉风格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神游一番之后,接下来得移驾尊步、回归实景了。
倚虹亭的寓意是半倚卧虹,前面我们说了,亭子倚于连接东部和中部的复廊上。这蜿蜒长廊状若彩虹,曲线优美,身姿多彩,所以倚廊如倚虹,是美妙联想。
还未进入亭子之前,穿梭在这复廊之上,透过廊墙上的二十五个花窗,你就能略窥中部花园的满园春色。这行走之中的移步换景,如同徐徐展开一副国画长卷,意境曼妙。
这种品味难得,你如果莽莽撞撞、信步由缰,可就得不到了。跟着团队鱼贯而入更是无缘体会。可以趁人少时候,在廊前独自走上一遭,是我给你的建议。
进入亭内,眼前最近处是一座青石桥,名为“倚虹桥”。小桥曲曲折折,桥栏和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据说可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
抬眼西望,中部花园美景接踵而至:水池山岛,风光迤逦;亭台楼阁,辉映成趣。
水面浩淼的荷池南侧是楼榭建筑群,远香堂、倚玉轩、香洲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临水而立;水域北侧则是“一池三岛”,其势一山高过一山,逶迤不绝。
你此时眼前所见的中部花园,就是全园精华所在了,面积18.5亩,其中水域面积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王氏拙政园记》。
3. 波光塔影,妙笔生花
最后,必须要提醒你,倚虹亭这里极容易遗漏拙政园之中最著名的一副胜景。特别是在人流涌动的时候,很可能你都没空驻足,就匆匆而过,无缘得见了。
站在倚虹亭北侧往西看,绿荫浓深之处,古树花木之畔,赫然屹立着一座玲珑宝塔,望去似乎就在西园之内。
其实那是号称江南第一塔的千年北寺塔,尚在园西千米之外。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可以说是苏州园林最经典的 “借景”了。
北寺塔并不在拙政园之中,所以这里是巧借园外之景,利用廊檐上方的空间和起伏树冠线的空隙,勾勒出北寺塔的秀美轮廓,与自身园景融为一体,这一设计可谓是妙笔生花了。
倚虹亭作为东部前往中部的通路,游客众多的时候,你的确都无法歇脚。这时候教你个办法:可以赶紧右转,往北走几步再停下观赏。
因为往梧竹幽居这一侧不是主通道,所以你应该能找到一隅立足,把这一妙景指点给你身边的朋友。
他们听得头头是道的同时,甚至都感觉不出你在装 X,一举两得不是?
举报/反馈

游意浓

515获赞 112粉丝
身在职场,心向远方;自律坚韧,终获救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