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订阅住范儿装修获取更多的装修相关内容 ↑↑↑
喜欢装修知识干货的可以关注小编,每天都会分享一些装修家居方面的知识。
刚贺完新年,转头预约回京的核酸检测,就说明假期余额已不足
回家养了几斤瞟,也和朋友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差不多都到了买房的阶段,一开始对于自己未来的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象和期待
但是听过太多装修的坑,看多了主流的风格和趋势,那些想象纷纷落了地,最后也只装出了不会出错的“大多数人的家”。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苹果正式预定的首部纪录片剧集——《家园》,虽然只有短短几集,但介绍的每一个家都充满了生命力,看完真的羡慕不已。
风格可以复制,每个人的生活却是独一无二的。
把值得纪念的瞬间,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愿,全都淬炼在房子里,房子才能变成家。
瑞典自然屋
第一集就让我大开眼界。
瑞典的那特鲁斯,安德斯一家人,直接把房子建在了温室里,在瑞典享受着地中海式气候
屋主安德斯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木工,父子俩花了很长时间,通过传统工艺,纯手工建造出了理想中的老式木屋
用原木做材料,在房子的每一个细节和转角,都做到了严丝合缝。
在原木上打孔,再用暗榫把原木连接起来,整个房子一根钉子也没有,却非常牢固。
在这个期间,妻子诞下了双胞胎。
夫妻俩发现了孩子乔纳森患有自闭症,需要房子来照顾孩子,变得更加迫切。
安德斯无意间看到了与大自然共同生活的“温室屋”,对他很有启发,想到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妻子也表示支持。
最后在原来的木屋外,又新建了一层温室墙壁
中间的部分成为气候隔离带,不像外面那么冷,夏季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也翻了一倍。
乔纳森选择了一间电视房作为房间,全家人一起为他设计
作为木工的爷爷亲自制作了房门,门上雕刻的木头小花,是家人的象征。
厚实的实木门给了乔纳森一个很安静的环境,他需要时可以把门关上,独处在自己的空间里。
家不仅仅是庇护所,还能提供食物能量
自然屋有菜园、温室、植物,乔纳森又开始尝试把排污水系统连接到植物系统中
厕所里的废水输送到地下室净化处理,再用水泵输送到温室,去灌溉所有的植物。
到了寒冷的冬天,两根穿过房子的烟囱发挥了大作用。
壁炉里一直燃着火,房屋取暖根本不需要用电,热空气上升,靠近屋顶的地方尤为暖和。
房子虽然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但却非常舒适。
男主人安德斯说,“乔纳森的自闭症,让我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要建这座房子,他教会了我责任的含义。”
这种生活让乔纳森逐渐好转,自然屋和安德斯一家人产生共鸣,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独特,但很棒的生活方式
香港变形屋
如果世界各地最小居住空间有排名的话,人口密集度超高的香港,一定是前三位
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建筑师张智强,把自己32㎡的家,改造成了可以灵活变化的“国产变形屋”
40年前,张智强一家人租下了这套公寓。
本来就不大的空间,把一间房分租给了别人之后,32㎡的空间居然住了7个人
张智强没有自己的房间,床就放在客厅里。
每天晚上都必须把1.8m的长椅,变成临时的床,等到所有人睡下了才能睡。
这些经历影响了张智强看待空间的方式,当建筑师改善居住空间成为他从小的梦想。
公寓买下来之后,从建筑学院毕业后的张智强,用家做试验,每隔几年就改变一次
过去的40年,打造了5套实验方案。
最后这次改造,用了10年的时间
香港人对有限空间的高效利用,给他灵活改造的灵感。
最后改造完的家,没有一种固定的布局,所有的墙都可以移动,布局方式是无限的。
最常用的空间是家庭影院,可以同时和4-6位朋友一起观赏
把两面墙拉出来,浴缸就出现了,整个空间瞬间变成水疗馆。
洗衣房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张、收缩
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如果有一个长期床位,会占据大部分的空间。
张智强用了折叠床,对从小就在练习如何整理床铺的他来说,也不会觉得麻烦。
所有可以移动的墙,都是用滑轨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根据墙的宽度,至少要用两至三条
香港大部分时间很热,所以墙面设计了金属把手触摸感觉很好,舒适又凉爽。
变形屋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天花板用到了很多镜子
不仅仅是为了显大,也是一种隐藏滑轨的办法。
书墙拉开之后就是厨房,张智强故意在冰箱前放了一个称,警告自己不要总是打开冰箱,尤其在上床睡觉之后。
很值得总嚷嚷减肥的我借鉴。
原来窗户的旧玻璃,换成了磨砂落地窗,保证隐私和采光,一拉开窗口就成为了阳台。
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尽量使用同一种颜色,这样就很难看出家具和建筑结构的区别,不容易显乱。
童年的生活,教会了张智强如何面对变化、不稳定和实现自己的想象。
对他来说,生活的意义不应该是从卧室跑到厨房,更在于在家做的事、喜欢的东西、以及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缅因州烧杉板屋
这一集介绍的房子,真的是我的最爱了。
这栋位于缅因州浑身漆黑的房子,走进去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墙壁的纹理、木材的颜色,充满了平静的氛围。
屋主安东尼一家四口用纯粹自然的方式生活着,出外就是树林,还可以和孩子们采集枫树糖浆
上学时安东尼曾在日本学习了一段时间,去了很多寺庙、木框架的房屋和山间的老房
发现这些房屋的外观,都是被烧焦的木板,这种日本传统工艺叫“烧杉板”
有1300年历史的烧杉板工艺,烧制时用几块木板形成三角形的通道
像烟囱一样,火焰自然的从顶部喷出来,把木板的内部烧焦。
烧焦的那层木质变硬,形成木材的第二道保护层,非常耐用。
不需要花很多钱去反复重新刷漆,有些木板甚至可以使用300-400年
这正是安东尼想要的材料,之后他便和妻子买下了一块地,花4年时间建了烧杉板屋
原来的花园储物棚,安东尼没有拆除,而是吊起来重新挪了位置,变成了小工作室
房子的西南方向面对一小片空地,从后院能够看到峡谷中的风景,但有71cm的落差
安东尼把这个落差纳入了房屋内部,设计成厨房,还做了很多储物空间
屋子室内面积不大,阁楼大大的窗口,让房间看起来温暖又舒适。
大部分结构都用到了灰泥,室内空间显得很有味道。
地板和室内装饰使用了大量的松木光泽感就像抹了油一样
混凝土也是常见元素,楼梯是混凝土做的,水槽、浴缸也是混凝土浇铸的。
铜制的五金、楼梯的木头扶手,曾用来摘苹果的旧梯子成为墙面装饰,身边的一切都成为了艺术品
屋子的能源利用也是烧杉板屋的一个特点。
厨房特意做了利用对流原理运作的木柴炉,充分利用木材取暖。
沿着地板流动的冷空气加热上升,温暖整个空间。
阁楼地板有一个长格栅,冷空气通过缝隙再下沉,继续这种被动的对流循环
安东尼和妻子的两个孩子都在家里出生的,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成为父母,这种体验既奇妙又特别
这座承载了所有体验和故事的房子,真正成为了有灵魂的家。
墨西哥3D打印屋
最后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家,其实是一个墨西哥社区的改造项目
住在墨西哥纳卡胡卡的安海尔一家,失业加上女儿的出生,付不起房租,只能搬回了婆家。
这个所谓的“家”,睡觉和厕所都在一个空间里,四面漏风很严重
安海尔一点点用尼龙布和麻袋把漏洞封了起来,整个家都是用波纹板、木头和帆布碎片建造的。
完整的几块波纹板遮盖住有床的区域。
如果遇到雨季,一切都会被水浸泡,屋子里的雨水比外面还多。
喝的水都必须购买,很贵而且不够用
当孩子哭着跑来,给安海尔说“爸爸,我饿了,我渴了”的时候,那种糟糕的感觉,甚至让他都想哭着离家出走,去做些什么。
虽然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但安海尔仍然希望通过努力工作,给家人提供一个体面的家
这个梦想终于迎来了要实现的一刻。
非营利组织New Story基金会为房屋建设提供资金,决定帮助纳卡胡卡最需要住房的50个家庭,建立全世界第一个3D打印社区
土地最后会送给这些家庭,将来孩子们都可以继续居住。
打印房子用的是巨型版本的3D打印机,但喷出的不是塑料,而是混凝土灰浆
打印一座房子大约需要24小时,比传统建造方法快得多。
好不容易把巨大的3D打印运送到当地,准备开始打印的时候赶上雨季,工地完全浸水了
想要成功打印,混凝土必须在保持流动的同时,兼具一定硬度,才能承载压在上方多层材料的重量。
纳卡胡卡的温度,可以从炙热阳光下的摄氏45度,20分钟内降低到雨水中的25度,让混凝土施工变得更难。
好在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看新家的这一天。
房子的框架是104层混凝土堆叠起来的,坚固安全
安海尔一家走进房子,开始想象如何利用这些空间,孩子的房间可以放婴儿床和放小衣服的衣柜
另一间卧室可以当做夫妻俩的卧室;还有厨房、独立的卫生间和接通的干净自来水
安海尔的妻子一边充满希望的想象,泪水也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走进新房就看到了希望,孩子们可以平安的长大,外面下雨也可以在干净的地板上玩耍,这些家庭终于可以开始更好的生活。
这个纪录片中的每一个家,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关于家的概念,绝不仅仅是多少㎡的空间来衡量,而正是我们与家人之间的连结、共同的经历和爱,才让“家”之所以被称为“家”。
如果今天分享的家有触动到你,记得点个赞和关注再走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们
▼文末长按点赞,送3连哦,一键三连,祝我c位出道!
举报/反馈

住范儿

237万获赞 25.3万粉丝
专业家装内容,从社会人文视角探索生活的真谛北京两万平大店,满足家装所有的需求北京上海整装半包,逛店家电家具软装建材可零售严选家居好物,全国线上团购
北京水木优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优质家居领域创作者,金牌企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