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近几年的旗舰手机,我们会发现,在高端机型上采用LCD屏幕的厂家是越来越少了。虽然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不过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的高素质LCD屏机型就只有iPhone 11和Redmi K30S硕果仅存了。二者之间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年来LCD屏幕机型越来越少了?
屏下指纹需要OLED屏幕支持
屏下指纹的原理,无非是利用OLED屏每个像素自发光的性质,指定一个指纹识别的区域,当手指按到这个亮光区域时,指纹的不同纹路会折返到屏幕下方的指纹传感器上,从而形成一个指纹图像。
传统LCD屏幕结构复杂,且需要显示模组来提供背光,正是这层显示模组的存在使光线难以穿透LCD屏,故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换句话来说,由于 LCD 背光板的存在,因此屏下指纹的实现只能依靠OLED屏幕。虽然屏幕厂商京东方在19年曾经表示已经在LCD屏幕上实现屏下指纹,不过截止目前,还是没有任何相关的产品出现。
OLED屏幕的高刷新率体验更好
我的朋友经常抱怨,他手里120hz刷新率的红米K30S,看起来还没有90hz的一加7 pro流畅。
其实这并不是错觉。由于LCD屏幕的背光原理,LCD 的屏幕响应时间要明显高于 OLED 屏幕,这就会导致LCD屏幕在滑动中存在拖影问题。即便是厂商将屏幕刷新率提升到了 120Hz ,这个拖影问题依旧会存在,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存在,使得高刷新率LCD屏幕的流畅度大打折扣。
OLED屏幕可以做得更薄
从结构图中可见,由于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来提供照明,因此在结构上可以做得更薄。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省出来的一点点空间都给了手机厂商无限的可能。比如可以加入无线充电线圈、NFC芯片,可以放更大的电池等等。更薄的OLED屏幕,在保持功能齐全的前提下,把手机的厚度降低了不少。
除了厚度问题之外,可弯折性也是厂商偏爱OLED的一大原因。由于LCD的背光层难以弯折,因此想要做曲面屏,就非OLED不可了。近期大家热议的折叠屏手机,就极大程度上依靠了OLED面板的可弯折特性。
为什么说:LCD永不为奴?
即使是在OLED屏幕大行其道的今天,却依然有一群坚定的用户信奉“LCD永不为奴”。既然OLED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依然选择LCD屏幕作为主力呢?原因有三:
1.OLED屏幕的烧屏问题:所谓“烧屏”,就是指屏幕长时间显示相同的内容,导致不同位置的发光像素衰减程度不一致。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在屏幕上留下不可修复的残影。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用手势导航而是虚拟按键,大概率虚拟按键的位置会烧。早年的OLED屏幕手机,在显示纯白色画面时,屏幕底部大概率会有肉眼可见的三角、圆圈和方块烙印的。为了防止烧屏,OLED屏幕的机主是需要经常切换显示内容的。而相对来说,LCD屏幕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2.相同分辨率下,LCD屏幕显示效果更精细
我们上面说到过,OLED屏幕存在烧屏的隐患。而初代OLED屏幕的问题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厂商改变了OLED屏幕上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减轻屏幕老化的问题,但这样的解决方式,却降低了手机的实际分辨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和红色的像素占据了很大的位置,按照比例来看,一个大像素占用了两个像素的位置,尽管与标准RGB在总像素数量上一致,但毕竟有效子像素少了三分之一。一块PenTile排列的1080P分辨率屏幕,显示效果只相当于LCD屏幕上的720P分辨率。所以说,现在流行的OLED屏幕,大都是2k分辨率。
3.OLED屏幕在低亮度情况下极度伤眼
虽然LCD屏幕的背光层为手机形态添加了诸多限制,但它还是有一个优点的:亮度可以直接调节。OLED屏幕的像素亮度是无法直接调节的,因此,若是想调节屏幕亮度,就要让像素以一个极高的频率反复开关。
在低亮度的情况下,这样的闪烁更为明显。频闪高到一定程度,依照常人是无法发现并捕捉的,就像声音,超出你可以接听的音频范围你就听不到了。虽然人脑无法识别这些闪烁,但它对于眼睛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你认为没有频闪,其实不然,你的眼睛在时刻根据空间里细微的明暗变化而不停的调节以适应,眼部肌肉控制着瞳孔的高频变化,这就会导致眼部酸涩,甚至长时间会头痛。
举报/反馈

机圈漫谈

932获赞 221粉丝
分享最新科技资讯,欢迎关注
数码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