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导致全球新一轮货币大放水,虽然已经2021年了,但是全球印钞还在继续。
印钞听起来像是件好事,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讲,国家印的越多,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手里面的钱就要相应缩水。就是你手里的钱还是那么多,但物价上涨,能买到的东西自然就少了。
你会不会产生好奇,中国印了这么多钱,究竟都去哪儿了呢?
通常判断人是不是有钱,一看他有多少资产,二看赚钱的速度;
如果是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地区呢?
从财富存量上来看很容易,高楼大厦、品牌店铺就能体现了。
但赚钱速度才更重要,也更难判断。
因为过去的钱跟咱们已经没关系了,未来的钱我们才有机会分享。
最近,央行公布了一项很重要的数据,可以判断一个区域赚钱的速度,它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这个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呢,指的就是所谓“旧钱”,而上面提到的增量,相对应的指的就是“新钱”。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在官方平台发布了2020年社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简单来说,它代表着一个地方对钱的吸引力;
通过数据流向,从而分析区域、行业、融资结构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以此来掌握货币对实体经济发生影响的具体成效。
央行每年都会公布这个数据,作为地方政府自然也想对自己辖区的融资数据进行了解,由此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地政府合作,再编制分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然后总结了一下,最近五年的排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5年来印的钱,都去了哪里?
从数据中直观来看,5年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最多的省份,是经济第一大省广东。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浙江、北京、山东和上海。
这和我们印象里,各个省、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大体相当。
从2016年到2020年,广东一共获得了13.56万亿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总量的12.7%,而广东2020年GDP占全国总量的11%。
可以说基本匹配,而且略高。说明广东吸引资金能力很强,经济活跃。
排在第二名的就是江苏-苏大强了,达到了10.7万亿,差不多是广东的80%。
第三名浙江,紧随其后,9.46万亿。记住这前三名,属于第一梯队。
第四名北京差的比较多,7.07万亿。
然后是,山东和上海。
这前六名,占据了全国总量的48%,可以说过去5年钱的流向非常集中。
说明,这四省二市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国经济最活跃,最有钱,最有潜力的地区。
如果再进一步考察吸引资金能力排名上升的快慢,会发现浙江浙江后来居上,增速最强。
2020年融资增量比2015年增加了411%,因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尤其疫情后经济恢复更快更早有关。
而北京和上海,虽然作为城市排名靠前,实力不俗,但吸金能力基本原地踏步,没有太大变化。
对比2020年GDP北京和上海增速分别只有1.2%和1.7%,这两个超级城市已经趋于成熟,后劲反而不如一些强二线城市。
总的来说四大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的融资增量都没太大变化,增速明显的是重庆。
而相比五年前,东三省、青海、内蒙、海南,吸引资金的能力都在减弱,总的来说南强北弱的状态还会进一步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