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六千元“不翼而飞”

家住白水街的李女士,前些日子遭遇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在她没有进行任何消费行为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银行扣款信息,心存疑惑的她立即查询了自己另外一张银行卡的余额,竟发现另一张银行卡内的存款“不翼而飞”。

“办卡时往卡里存了一万六千元,卡在自己手里,密码只有自己知道,办了卡后也没取过钱,卡里的钱怎么会没了?是谁盗刷了我的卡?”李女士心中产生了疑惑。随即李女士到白水街派出所报了警。

了解基本情况后,民警让李女士立即到银行打印流水清单。流水清单显示,四个月的时间内,李女士的银行卡一共产生了百余笔消费记录,每笔消费额都在200元以下,有时一天会有好几笔支出,只转给了两个帐号。因被刷的卡没有开通短信提示,所以,每次卡的余额有变动时,李女士均不会收到信息提示。

民警建议李女士问一下自己的孩子,果真是孩子用李女士的手机上网玩游戏时,绑定了李女士的银行卡,用来购买游戏币。

当天孩子在刷完李女士其中一张卡后,又绑定了李女士的另外一张卡用来购买游戏币,支付成功后,李女士收到短信提示,李女士这才知道孩子因为玩游戏在四个月的时间内竟然刷了她一万六千元。

“熊孩子”一代比一代“熊”

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护好钱袋子,看好熊孩子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孩子们的智商值也一路攀升。当手机、网络游戏、银行账号密码、成年人身份证件等上网“装备”叠加在了一起,孩子自然就变得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前行的势头!而这些“装备”,大部分是成年人有意或无意提供给孩子的。

蜀黍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们:

手机行骗屡禁不止,没有判断力的孩子更容易受骗。

现在大多孩子是拿着家长的手机上网课、看视频、聊天、玩游戏等,把绑定银行卡或有支付功能的手机给孩子玩是存在风险的。孩子们单纯,缺乏常识,风险意识薄弱,容易受骗上当,造成财产损失。

在此,提醒家长们:一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增强其防骗意识;二要设置较高的支付验证门槛,以防万一;三要开通网上银行或短信提示功能及时关注卡余额的变动;四不要轻易将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告诉未成年的孩子;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对金钱意识没有概念,容易沉迷游戏,或被不良网站吸引,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都要进行管束。并教育孩子,花钱购物或被骗时一定不能隐瞒,要及时告知家长,尽可能降低损失。

晋城公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