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年的俗语,年三十儿是这样说的:“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年三十儿又名除夕,在我国农历(阴历)的历法中,由于腊月的天数不确定。因此不同的年份有的为二十九天,有的为三十天,在没有腊月三十儿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就为除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用什么原因解释呢?那就要谈谈,在我国古代以农历(阴历)历法来计算天数了。中国农历(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阴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阴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份的安排也是不固定的,这就需要通过观测、科学的推算加以确定。
农历(阴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儿就这样被省略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做“除夕”。因为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作为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节点。
“三十晚上熬一宿”,顾名思义就是不睡觉,因此除夕守岁称为重要年俗活动之一。守岁的民俗由来已久,该民俗的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现在应该是点燃红色蜡烛。在这个阖家欢聚的时刻,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在古代曰“燃灯照岁”,或者叫“点岁火”,专门在床底下点燃蜡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家中的各个角落,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古代的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举报/反馈

Pig的历史周期率

10.1万获赞 904粉丝
感受阅读的温度是给予精神世界的温暖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