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在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脑进化实验室当了15年的主任。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了“边缘系统”的概念。1990年,在其著作The Triune Brain in Evolution中,麦克莱恩正式提出“三重脑”理论,认为人脑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
最下层为“爬行脑”(即脑干),主要负责心跳、呼吸等躯体自身的运转;
中间层为“古哺乳脑”(即边缘系统),很多情绪的产生都与这个区域密切相关;
最上层为“新哺乳脑”(即大脑皮层),是意识理智产生的区域,负责语言、预测、策划、抽象思维等。
尽管当今的研究者们认为麦克莱恩的描述过于笼统,但是大家也一致肯定,该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催生了人们对脑的全新认识。
从“脑功能的进化”理解“情绪的本质”
脑的进化,有点像加盖房子:旧的不够用了,就在上面加一层新的。旧的部分并不会被拆掉,并且依然负责原来的功能,新房子里只负责新增的功能。也就是说,人脑并不是一栋全新的房子,某些部分是新建的,但某些部分则是以前的老房子——几亿年的老房子。
人脑是由原始低等动物脑逐渐进化而来的。人脑中保留着低等动物脑某些“原始”的结构和生存功能。
对于一个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躯体自身的(somatic)”正常运转,如:血压、体温、呼吸、进食等。因此,脑的首要功能,也是最原始的功能,就是调节躯体自身的生理活动,即“身体本能”。
为了更好地生存,生物体需要具备在环境中躲避危险、争取资源的“行动能力”。因此,除了身体本能之外,脑还需要具备另一项重要功能——“行为本能”。行为本能,让生物体“自动”地(本能地)趋利避害,比如争夺食物、躲避天敌,再比如群居动物争夺社会地位,等等。尽管随着进化的过程,行为本能越来越复杂,但是它们都是“本能”,都是自动发生的。在更高级的功能出现之前的几亿年中,“本能”一直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总指挥。
由于环境越来越复杂,“本能”越来越不能保证最佳生存。因此,脑进化出更高级的功能——“理智(意识)”。理智的根本目的,是“反思”本能的正确性,进而调整行为:我害怕这条蛇,但是真的有危险吗?我不想同最亲爱的人分开,但我们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孩子被人欺负了,我很想教孩子反击,但是反击是最佳方案吗?
这里,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
尽管“新系统”(理智)要比“旧系统”(本能)精密得多,但是旧系统并没有被废弃,相反却在进化中保留了下来,结果就是:一个头脑中有两个系统在同时工作。
人类头脑中各种各样的情绪,源自原始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本能。虽然它们被语言赋予了名称和意义,比如好奇、依恋、喜悦、恐惧、愤怒、悲伤等等,但究其生物性功能的本质,都是“要么趋利、要么避害”的本能的行为倾向。理智与情绪的冲突,本质上就是理智与行为本能的冲突,或者说“新系统”与“旧系统”的冲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这么看来,理智脑较本能脑与情绪脑,是更为高级的存在。但是因为它的进化时间短(只有250万年)、发育成熟时间晚(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占有的神经元细胞少(近两成,且在紧张时刻并不优先得到供血)、运行速度慢且十分耗能(本能脑情绪脑运行速度至少110,000,000次/秒,理智脑最快运行速度40次/秒),因此理智脑的力量更加弱小,更容易被本能脑与情绪脑“打败”。所以,很多时候人们的决策,是出于本能脑与情绪脑,而非理智脑。
由于本能脑与情绪脑进化的环境,是在原始社会,人们面对食物匮乏、充满危险的环境,不得不依靠本能与情绪,对食物进行及时享受,对舒适抱有强烈渴望,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得以生存。
然而在现代社会,本能脑与情绪脑这样的一套决策逻辑,就会在外在表现为: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我们再回到“自制力有限原理”,自制力,是理智脑“战胜”本能脑与情绪脑做决策的能力,它是有上限的。每做出一个理性的决策,自制力就会被消耗。
工作压力大的那段时间,我作为项目主管,需要将一个项目落地。由于公司管理并不完善,因此我承担了许多职责范围外的工作,同时又要忍耐某些人的不合作以及坏脾气。白天,我需要做出一个个理性决策,从而达成我的目标,这就消耗了我的自制力。所以晚上回家之后,我会发现自己精神上非常疲惫,陷入了颓废、懒散的状态。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为什么现在人们迷恋于“短视频”、“娱乐八卦”这种没营养的流水线内容带给他们的即时快感,核心原因是他们需要“止痛”。在结束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人们需要这种占据他们视听感官的内容,转移注意力,强制切断他们大脑里的纷纷扰扰,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这其实就是自制力被过度消耗的结果。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样,可以被锻炼,然而在其没有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去承受过多的“运动量”,最终便会筋疲力竭。理智脑进入休眠状态,情绪脑与本能脑主宰了我们的决策。
那么这种情况如何破呢?
我们可以像看待肌肉一样看待自制力,可以锻炼得越来越强壮,但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从作用机理来讲,我们需要让理智脑越来越清醒,知道什么行为决策是在达成目标的路上应该做的;我们需要让理智脑越来越有力量,不会轻易被情绪脑与本能脑左右;我们需要让理智脑越来越聪明,知道如何去引导情绪脑与本能脑,利用它们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执行能力,把对自己长期有利的决策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从长期来看,用意志力直接对抗情绪与本能,是性价比很低的做法。这不仅会带来痛苦,也会让人陷入失望的境地——本能脑与情绪脑一身蛮力,如果用硬碰硬的方法,理智脑这种文弱书生简直是毫无胜算。因此,我们所说的“战胜”是指,理智脑运用策略、知识和方法,令本能脑与情绪脑臣服,并且会听从指挥,指哪打哪。可以理解为,理智脑是领导,情绪脑与本能脑是员工。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时,我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浮出水面:一是我的自制力总量不足,二是我的自制力消耗过快。
那么我应对的策略就是:锻炼自制力;梳理工作,避免自制力浪费在不产生价值的事情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状态。现在,我会视自制力为宝贵的资源,一方面避免陷入自制力贫乏的状态,一方面利用理智脑引导情绪脑与本能脑,逐渐增加自制力。不过,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缺乏自制力的状态不自责,平和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