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奇葩说》讨论到一个辩题: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初看这个题目,我还觉得挺轻松的,认为这是个很好玩的题目,随便怎么说都可以。
但是,当我很认真地听到席瑞讲的一段话,我的心顿时震痛了一下。
原来,这个看似好玩的辩题背后,藏了这么多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童年窘迫,而这些童年时期的窘迫境况,对我们今后的价值观形成,以及个性定型,起到了如此不可逆转的作用。
01
席瑞讲到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他跟大人逛超市,总是不敢抬头看货架上的零食。他生怕看到自己很想吃的东西,而家里穷,他不敢要求大人给他买。于是,他就选择一直看着地板。有一次,他盯着一个展架面前的一瓶橘子罐头看了很久,最后没忍住去摸了一下,刚好被他姥姥发现了。姥姥走过来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买下了。直到现在,他都还记得这瓶橘子罐头的价格——七块九!因为当时买完东西回家的路上,姥姥跟他说,“这个罐头的钱,可以抵全家的一顿饭了”。姥姥说的这句话,毫无恶意。但那天晚上,他吃到了这辈子最苦的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渐渐长大,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越来越好。
但席瑞有讲到,“人生的成长,或许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但是我没有改变,对于窘迫的恐惧。”
的确,童年的窘迫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抹除的。
很多时候,大人们的一句抱怨或痛骂的话,都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道挥之不去的伤疤。
当我们一直渴求的超人模型,爸爸终于给买下来时,却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一点儿都不懂事,这么贵的玩具都要买?学习有这么上心就好了。”
当我们终于吃到梦寐以求的巧克力冰淇淋,妈妈却是一脸难过的表情,“冰淇淋能当饭吃吗?用这钱买一块猪肉吃该多好。”
当我们不小心把新买的裤子摔破了,妈妈一边拍着衣服上的灰尘,一边一个劲地骂道,“你就不能让爸妈省点心吗?家里很有钱吗,经得起你这么糟践衣服?”
当我们不小心把带去学校的雨伞弄丢了,家里人不停地问都去过什么地方,怎么连个雨伞都拿不好,还狠狠地撂下一句话,“你当父母挣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
02
童年的窘迫,实在是太致命了。
它几乎造就了我们人生的所有底色,那就是卑微!
就像席瑞说的那样,窘迫感所带来的恐惧,是贯穿人的一生的。
“面对着别人对我的好,甚至是命运对我的好,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而是觉得我不配!”
这句话,真的是深深扎在我心里,让我一瞬间就有泪目的感觉。
这种恐惧所造就的卑微,真的已经彻底融入骨髓的深刻。
乃至觉得:
当别人对我表示善意或提供帮助时,我会患得患失;当别人对我冷漠或视若无睹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当我开始沉浸在快乐当中时,我总觉得这种快乐根本就不属于我;当我独自面对挫折面对孤独时,我会认为我的人生本该如此……
我永远清晰地记得,我姐想要买一套像样的运动服,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却被爸妈无情拒绝时,那一脸的失望和低声的啜泣;
我永远清晰地记得,因为物质经济的困境而导致爸妈的无休止争吵,妈妈哭在床头,爸爸抽烟在黑暗的院子。
好多类似的中国家庭,都是在这么无声地隐忍和憋屈中,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说到善良一点,就是父母安慰自己的那一套“牺牲自己,都是为了子女好”;
说得刺耳一点,其实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自己,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看似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其实,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从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独自承受、独自消化!
03
题目里说到,父母该不该跟孩子说明“家庭不富裕”。
讲真的,这根本就不用说,每个孩子都可以深切且实际地体会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困窘与否。
好比刘擎教授讲的,“在当代,成年人世界的所有信息,已经向童年辐射了。”
家庭的富不富裕,不是由父母跟不跟孩子说,来决定孩子是否知道家里有没有钱。
孩子通过周围环境的对比,通过外人的一言一语,通过父母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已经完全可以分辨自己家庭和有钱人家庭的区别。
真正应该探讨的,应该是父母如何在平常的亲子教育中,慢慢向孩子传导和输出良好的金钱观。
而不是在每一个随即发生的事件里,粗暴地抱怨孩子、斥责孩子、怒骂孩子。
大人说的每一句锋锐的话,注定会加倍刺向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直到现在我都不大敢在KTV放声唱歌,只因小时候跟着电视里的人一起哼唱时,被爸爸无情地呵斥“闭嘴,难听死了”。
童年时期,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窘迫,真的会让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卑微到尘埃里。
作为孩子的我们,窘迫的不是贫困本身,而是贫困所衍生出来的情感冲击。
这样子的冲击,让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无奈,还有无尽的绝望和担忧。
弗洛伊德说过这么一句话: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们只是被活埋了, 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倘若大人们不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跟孩子沟通情绪和表达意愿,那么临了的爆发,只会摧毁孩子健康的意志,走向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
04
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人,他们习惯了为整个家庭默默付出,从而压抑自己的个性追求和个人欲望,以整个家庭的稳固状态作为生活的目标。
而这种看似稳固的家庭关系,实际上已经满满充斥着个人内心的无限委屈和忍耐。
好多家庭都选择了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离婚,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最大限度地为了孩子的成长。
而事实正好相反,父母的伪装和压抑,无形之中早已传递给了孩子。
情绪不会说谎,当大人们觉得自己扮演得很好的同时,其实孩子也是在竭尽全力地配合你们演戏。
唯一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身心俱疲,却强装自己没事。
放过自己,从来也是在放过别人——
不单单是朋友之间,恋人之间,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
举报/反馈

Leo一路向北

12.3万获赞 2997粉丝
原来两情相悦,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
娱乐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