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解锁一道重庆美食密码
我坦诚,这个标题有点哗众取宠。美食嘛,你要么亲口去吃,要么亲手去做,哪来球啥密码。为补偿你我的共情,我尽量把这牛肉写得轻松悦人一点,让你在年前的聚会嗨喝后,读罢会心一粲。
01
先看一重庆童谣——
我有一分钱,买了一把刀
杀死了叛徒的甫志高(也有唱成“王金彪”的)
甫志高的血,变麻雀
麻雀一飞,变乌龟
乌龟一爬,变爸爸
爸爸屙的屎,包饺子
爸爸屙的尿,当佐料……(后面不能再引用了,太俗)
虽俗,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庆城的小崽儿几乎个个会唱,虽版本不同,但音韵一致,流俗甚广。
先问:甫志高是谁?
小说《红岩》里的叛徒。
这部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小说,塑造了江姐、许云峰等群象,60年代风靡一时,印刷上千万册,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青年——也让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成为打卡网红地。
甫志高叛变革命,成了不齿的狗屎。
虽是狗屎,但他也有七情六欲,于是书中便有了他买牛肉的情节——那牛肉本身,与他革不革命一毛钱关系木有。
02
历史不能假设,小说却可虚构。
一包牛肉,成就了一部经典小说的关键转折:
在山高水险重庆地下党大撤离的紧要关头,这个叫甫志高的男人,因老婆喜欢吃“老四川”牛肉,竟冒险去买,结果——牛肉买到手,一转身,是特务黑洞洞的枪口。
被捕,叛变,危害革命——至少,江姐入狱是他出卖的。
叛徒的下场,是在大石桥被双枪老太婆一枪索去性命。
当年阅读于此,我有点幸灾乐祸:你妈碧的,上头喊你撤你就赶快兔儿噻,非要横生岔肠,结果遭飞了脖。
然甫志高买牛肉的行为,符合其个性——
这个有些小布尔乔亚的读书人,虽已投身革命,却儿女情长;他买牛肉是托词,目的是想与爱妻作最后告别,悉料坠为千古罪人。
结果,他上了重庆童谣的热搜榜;
老甫若地下有知,会不会羞得满脸绯红?
这能怪老四川牛肉太好吃吗?
不能。但他去买了,就让一包牛肉引发了一系列“血案”,人生自此反转。
足见这牛肉有江湖地位。
03
这就是重庆人熟知的老四川牛肉。
“老四川”本是解放碑旁边的一家餐厅——在没得解放碑之前,它就开张了。
80余年风雨飘过,它仍是重庆名头很响的美食品牌,如精毛牛肉、灯影牛肉、白汁牛肚、双椒牛柳、火爆牛脊等等——光听这菜名,就让人口水滴答了;
特别是它的牛尾汤更堪一绝:
汤清油寡,骨抿即化,几勺下肚,就一个字:爽!
如果不过瘾,再加四字:真特么爽!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考公录取入商业局机关,摸爬滚打之余,也跟随垂直领导去蹭过几次牛尾汤,顺道结识了本埠一位厨工大佬。
大佬逾八旬,坊间众多名厨皆是他徒子徒孙。
某日,与大佬谈及牛尾汤的鲜美,他一撇嘴:“如今的汤做假了,比不得当年。”
▲ 今天的牛尾汤,还有当年的味吗?
这话让我不爽:“当年啥味?当年肉那么少,凡沾点油腥的都是好味,更何况口味这东西,哪有个准头?”
我的疑问,当即遭到大佬痛斥:
“你这后生仔,才喝过几碗牛尾汤呀?屁眼就翘到天上了!你格晓得当年牛肉从哪里来的?
不球晓得。
04
原来,当年老四川牛肉均取自黄牛。
重庆只产水牛,黄牛来自川南自贡,源头可溯至1930年代。
那时的自贡,既非恐龙之乡也非灯会之乡,而是川盐产地——“四川是天下人的盐”即出典于此。
数千口盐井全仗黄牛将盐卤从井底拉上来,每年有大量退役黄牛被宰食,遂使自贡人对烹饪牛肉得天独厚。
其中有个厨工叫严文治,他见自贡食客有限,便携妻闯荡重庆,刚好赶上抗战,陪都餐饮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喧嚣中空前繁荣,老严的生意红火。
没法不火。
这缘于夫妻俩对烹饪的精益求精。
严妻钟易凤系纺织工出身,心灵手巧,刀工娴熟,她所片的牛肉薄如纸,可透光,誉称灯影;
而老严煨的牛尾汤,给口味清淡的下江人带来口福——
牛尾取中段,前后需九道工序,经解骨、浸漂、掠沫、滤渣后,每日黄昏升火,炖汤人通宵达旦守侯锅旁,偷不得懒,打不得盹,保持一盏灯的火势,汤面波澜不惊,油层下则水深火热,至次日清晨熄火,牛尾形虽在,但一啜即散,汤清澈透亮,鲜而不腻。
讲述罢,大佬质问我:“你倒说说看,现在的厨师,哪个肯守在灶边,10小时给你煨一罐汤喝?”
自是无语。
05
事实上,老严夫妇自30年代来渝打拼10余载,并没把“做大做强”放首位,而以追求牛肉至味为宗旨,及至1949政权更迭时,其店面也就百余平米,桌十余张,哪堪与今天动辄几千平米的酒楼比?
但老严们的坚守却让几代人口齿留香——
一个叫谢晋的江浙小青年抗战时来渝求学,曾到老四川蹭过餐,从此难忘,以至后来成了名导演,回访重庆时用餐首选老四川——
后继的经营者不知高低,为他准备了龙虾大蟹,老谢手一摆:都撤掉,我只喝你们的牛尾汤!
80年代肖秧主政重庆时,亦喜老四川,及至调往他处,汤是带不走了,仍不忘带两罐醮牛尾的豆瓣——
豆瓣由老四川自酿,其鲜辣岂是郫县豆瓣可比?
每一个行业的江湖地位,并不像电影里那样靠砍砍杀杀、血肉横飞树立起来,而是靠常年坚守、精耕细作、殚精竭虑,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06
今天的老四川还有这光景吗?不清楚。
唯清楚的是,今天的老饕们,十有七八说川菜没当年好吃了。
排除心理因素外,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川菜不能搞工业化生产——那些动辄几十桌、上百桌的流水作业线,除了“油多、海椒花椒多、味精起砣砣”外,还有啥?(没准你年前聚餐天天在吃)
——唬唬外地打卡客可以,麻不到重庆的老麻雀。
是以,所谓私房菜又兴盛起来,虽有鱼龙混杂,但口碑好的私房菜,你还很难订到座呢!
这说明,川菜不能搞工业化生产!
因为,每一道川菜菜品,都是厨工多年心血的结晶,它需心口相传、手把手教,决不能像康师傅那样配好料单,各抓几两几克,各分店照单烹制——这哪还有川菜的神韵嘛!
真正的传承,总是艰难的。
如果说《红岩》叛徒甫志高因买牛肉而反转人生,成了苦壁典型;那么,老四川牛肉的精深耕耘却需要守成,推而论及各行各业——
你的人生或行业转折,或许是因为偶然;
但你的成功,一定是既有守成又有创新!
是以告诫:谁能坚守前辈的精华,谁才能笑到最后。
这,就是江湖。
举报/反馈

成渝灼见

303获赞 52粉丝
立足成渝,深度观察城市向上的力量!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