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宝哥哥给大家详细科普了中国最贵面料:8800元一米,古代龙袍专用,现代技术织不出来(点击回顾)。
云锦之所以成为中国织锦之首,且至今不能被机器取代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妆花工艺:运用通经断纬(也叫通经回纬)的织造技法,突破传统织锦的纹样限制,能够随心所欲的织造图案。
而说到通经断纬,就不得不提到缂丝了。
只要听说过“缂丝”这两个字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缂丝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经断纬。
问题来了,同样都是通经断纬,为什么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缂丝和云锦到底有什么区别?
云锦《红龙凤呈祥》 金文 宝库匠心馆藏
缂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吴文康 宝库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清缂丝是怎么“缂”出来的。
缂丝是什么?
简单一点说,缂丝是一种带花纹的丝织品。
当然,作为丝绸之国,我们带花纹的丝织品不要太多,什么样的才能算缂丝呢?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点:
白经彩纬
在织物中纵向的线叫经线,横向称纬线。所谓白经彩纬,就是经线用没有染过色的本色蚕丝,纬线用彩色。
生经熟纬
经线用生丝,纬线用熟丝。
这里宝哥哥解释一下,所谓生丝就是缫丝后得到的蚕丝,没经过进一步加工,表面残留有丝胶,质感比较硬。
把生丝进一步精炼去除丝胶之后,就是熟丝。熟丝比生丝柔软,且容易染色,不会产生变色、脱色以及着色不均匀的情况。
细经粗纬
经线细,纬线粗,织成之后从表面看纬线完全覆盖住经线,所以缂丝的纹样图案完全由纬线决定。
通经断纬
缂丝纬线组成图案的方式,靠的是颜色的变化。
所以缂丝的纬线并不贯穿整幅作品,只在图案需要的颜色区域内回环往复,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通经断纬。
缂丝结构图
由于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缂丝不同颜色交接处的两根经线之间没有纬线连接,往往会产生缝隙,像是用刀雕刻过一样。
所以这种丝织品就被叫做刻丝,也叫缂丝或克丝。
缂丝这种织造工艺,至少在唐代已经诞生。
宋代时缂丝被用来表现名家书画,成为一种纯欣赏性的艺术品,并诞生了沈子蕃、朱克柔这样的缂丝名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缂丝花鸟图》 宋 沈子蕃
《缂丝莲塘乳鸭图》 宋 朱克柔
明清时期,缂丝除了用来表现书画作品外,也被用来制作袍服、屏风、靠垫等,其中皇帝的龙袍就有不少是用缂丝制作的。
月白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清乾隆 故宫博物
缂丝怎么织?
缂丝精细繁复、生动传神,自宋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其珍贵用“一寸缂丝一寸金”来形容也不过分。
但这么珍贵的缂丝,织造原理(注意,只是原理)却并不复杂:
01
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把需要缂织的书画线描稿衬在经线下方,透过经丝将图案描绘在经面上。
缂丝织机模型 宝库匠心馆藏
描绘纹样
02
以原画的配色为基础,配置好各种颜色的彩色纬线,装在约十厘米长的舟形小梭上。
03
根据画好的线稿图案分块进行织造,织造时同颜色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
04
因为频繁的更换纬线,缂丝背面会留下许多线头,所以织造缂丝的最后一步就是修毛,也就是把将,修毛就是把背面多余的线头修剪掉。
对于缂丝来说,背面的线头越多就证明色彩越丰复,图案越复杂。
曾在宝库展出过的缂丝版周春芽《桃花深
缂丝VS云锦
弄清楚了缂丝的织造原理和过程,我们就能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了——缂丝和云锦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云锦只有在妆花部分才会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缂丝则是通篇全部采用。
这就造成了两种通经断纬有着本质的不同。
云锦妆花的通经断纬,是在完整织物的基础上额外添加的,目的仅仅是显花。
那些彩色纬线不需要和每条经线交织,只需要在图案需要的地方显露出来,其他部分都藏在织物背后,所以妆花织物的背面都会有很多浮线。
妆花织物放大图
妆花织物背面
而缂丝不一样,缂丝的纬线除了组成图案之外,还必须和经线紧密交织在一起,完成织造这个基本程序。
更通俗一点说,云锦去除了断纬,还是完整的织物;缂丝去除断纬之后,就只剩经线了。
妆花织物结构图,黑线部分为断纬
缂丝结构图
此外,云锦属于重组织织物,织造的时候把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丝线立体排列,需要哪一种颜色就把哪一种颜色提到最上面,组成纹样。
而缂丝属于单层织物,只有一层经线和一层纬线,需要哪种颜色就直接把纬线截断换上哪种颜色。
所以相比之下,云锦要比缂丝厚重得多。
云锦《奉宝玉女》 金文 宝库匠心馆藏
缂丝《母教子》 吴文康 宝库匠心馆藏
缂丝和云锦,都是自带花纹图案的织物。
但单就技术难度来讲,缂丝并没有云锦那么复杂。
不过问题又来了,没那么复杂的缂丝,是怎么成为皇家御用,乃至被誉为“织中之圣”的呢?
缂丝上位史
缂丝织机是所有织机里最简单的,缂丝工艺的织造也没有那么程序化,更多依靠手工。
这是缂丝的缺点,但同时也让缂丝成为所有织造工艺里面最灵活变通的。
缂丝不受限于花样程序,能够自由变换色彩,给织造者更多的个人发挥空间。这使得缂丝能被用来表现书画作品,成为唯一能步入艺术殿堂的织造技艺,享有“织中之圣”的美誉。
《缂丝花卉册》 明 佚名
缂丝《布袋和尚》 吴文康 宝库匠心馆
不过,缂丝也不是一诞生就有如此高的地位的。
最初,缂丝也只是做衣服的面料,跟普通衣料唯一的不同只是色彩更丰富、图案更复杂。
到北宋时,缂丝开始被应用于书画装裱,逐渐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由图案化向绘画化发展。但当时的缂丝水平有限,更侧重于轮廓线条,色彩的过渡、晕染都还不成熟,稍显呆板。
缂丝紫鸾鹊谱包首片 宋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初期, 朱克柔和沈子蕃两位缂丝名家对缂丝技法进行了改进,创造出尤为关键的缂织技法——长短戗。
长短戗,通俗一点说就是相邻的两种颜色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一些长短不同的线条,通常用来表现由明到暗或由深到浅的过渡,能够达到自然晕色的效果,使纹样更加立体生动,表现出绘画的神韵。
《缂丝鸭子》 宋 朱克柔
此外,朱克柔还创造了合花线技术。
所谓“合花线”是指把两根不同颜色的丝线合成一根,比如蓝和白两根纱捻成作为一根蓝白花线的纬线,织造成图案之后看起来就是忽白忽蓝,用来表现晕色效果更为自然。
曾经上过《国家宝藏》的朱克柔缂丝代表作《莲塘乳鸭图》中,太湖石就是采用这种技法织造而成。
《缂丝莲塘乳鸭图》 宋 朱克柔
在这些缂丝匠人们的努力之下,从南宋开始,缂丝逐渐成长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做衣服的面料了。
举报/反馈

宝库

1.1万获赞 1313粉丝
这里有你要的艺术宝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