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普通话音tuǒ,方言音如“拓”。
“庹”的上面是个“度”字头,“度”的本义是“量”,动词,如《郑人买履》“先自度其足”,先量一下自己脚的大小;也可以作名词,郑人到市场后发现,“吾忘持度”,我忘了拿尺子。
“度”字头说明“庹”和“度量”有关。
“庹”的下面是个“尺”。尺是个长度单位,但一尺到底有多长,历来都说不清楚。“身高九尺”,有人说是1米8,有人说是2米多。《说文》:“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就是说“寸、尺、咫、寻、常、仞”这些个长度单位,都是以人体的某一距离为标准的。《孔子家语》中说:“布指知尺,舒肱知寻”,意思是张开五指,就是一尺。
成年男子张开五指,从大拇指尖到小拇指(或中指)尖的距离,大约20厘米,周朝时称为“一尺”,至于是中指还小指无所谓,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必须是成年男子,因为女子从大拇指到小指尖的距离称为“咫”,“咫”和“尺”是同义词。
清·吴任臣《字汇补》中说:“庹,两腕引长谓之庹。”认为“庹”是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孔子家语》中说得很明确:“布指知尺,舒肱知寻。”张开两臂的长度,称之为“寻”。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张开两臂度量宽度时,因为身体平直舒展,所以此时一寻为八尺;丈量深度时,因为身侧臂曲,此时一寻只有七尺。
所以这个“庹”,还是努力张开五指,从大拇指尖到小拇指尖的那个“拓”。
“庹”只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估量和比较,伸出手去“庹”一下,两庹或两庹半,大致就是50公分了;这边是三庹,那边是三庹多一点,基本上就算是相等了。
“庹”之度量,用得最多的似乎是划分课桌上的“三八线”。和女同桌闹翻了,张开五指粗略地“庹”一下,果断地一分为二,尚不失男子汉的气度;真要是拿着尺子一五一十地较起真来,那是要被小瞧的。
文 | 生丹尹
图 | 网络
举报/反馈

天台乐彼园

13获赞 38粉丝
乐彼园·东方童民族艺术教育,琴棋书画茶韵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