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友好人物系列之一】
战后,中日两国由于历史原因,官方之间往来受到诸多限制,一大批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民间人士往来穿梭,在两国领导人为中日“民间外交”定下的基调中,扮演着“唱主角”的角色。
当时,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客观上决定了民间经贸是促进中日民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如果没有日本企业家的支持,中日友好只能是镜花水月。
有一位十分耀眼的人物逐渐走上前台,他就是日本著名企业家、日本航空协会会长冈崎嘉平太。
冈崎嘉平太曾任日本航空公司全日空的第二任社长,他的事业是在城市之间架设“空中桥梁”,但不管他将企业运营得多么成功,在中国人眼中,这些贡献都比不上他为中日两国架设的飞越太平洋的桥梁意义重大。
冈崎嘉平太(1897—1989),出生于日本冈山县,他与中国在战前就结下了深厚情缘。
1922年,冈崎嘉平太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进入日本银行工作,担任参事。
1938年3月,他被日本银行派驻上海工作,后来又曾担任日本驻华大使馆上海事务所参赞,他先后在这座当时远东最繁华的“中国第一城”生活了七年之久。
冈崎嘉平太对中国的友好和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有一次他的儿子冈崎彬在玩气枪时不小心吓哭了一个中国孩子。
得知此事后,冈崎嘉平太带着儿子到中国人居住区挨家挨户访问,终于找到了那个中国小孩的家,并让儿子跪下向中国小孩道歉。
日军大举侵华后,冈崎嘉平太和家人正居住在上海虹口日租界。对于战争的爆发,日本侨民大多欣喜若狂,但是冈崎对日本发动的战争行为,内心十分痛苦。他曾告诉家人:日本正在干着“相煎何太急”的事,这是错误的,中日人民应当像兄弟一样友好相处。
由于他坚决的反战态度,多次公开发表反对“大东亚圣战”的言论,被日本军队和日本右翼所憎恨,日方派出军警进行追查。得知消息,冈崎借口去欧洲出差,流亡避难。
事实证明,冈崎嘉平太是那时少数清醒又理智的日本人。战后,他短暂返回上海,并联系负责接收上海的国民党将军汤恩伯抢在美军之前,抓紧接收日企、日军和日本掠夺来的财产。
美军恼羞成怒,以“战犯”名义逮捕了冈崎,后经汤恩伯作证,被无罪释放。
战前在中国的这段生活经历,为他此后为中日关系的恢复与发展作出贡献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
1946年,冈崎嘉平太从中国回到日本,先后在池贝铁工、科斯莫石油公司担任社长一职,1961年,出任全日本航空公司第二任社长。
那时,冷战开启,中日两国地处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日本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隔绝对抗。
冈崎认为日本的对华政策是“不明智而且可笑的”,完全无视两国的历史和现实,并且他坚决反对日本承认台湾当局。
1959年10月22日,毛主席接见日本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代表团
作为企业家和经贸人士,在官方尚未正式实现邦交之前,冈崎嘉平太力图通过“以民促官”的方式加强民间交往,孜孜不倦地呼吁中日友好,倡议两国邦交正常化。
为此,他积极奔走,竭尽全力斡旋,多次会见中日两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在各方的撮合努力下,最终,1962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中日贸易备忘录”。
冈崎嘉平太为团长的日本访华贸易代表团
从1962至1974年长达十三年,冈崎嘉平太是日本赴华经济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并作为“中日贸易备忘录”的日方负责人,实际上担任了两国经济方面的联络人。
无论两国国内政治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冈崎嘉平太都雷打不动地年年率团来北京,举行备忘录贸易定期的年度谈判,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奠定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础。
冈崎嘉平太的中国情缘与在中国上海的七年经历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一位中国领导人有关,那就是周恩来总理。
自1962年秋天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冈崎就逐渐被周恩来的学识、智慧、人格和魅力所感动。冈崎每次来中国访问,周恩来都接见他,并常常设宴款待他。周恩来总理崇高的品德,让冈崎推崇不已。
从年龄上说,冈崎嘉平太比周恩来年长一岁,但他每次见到周恩来时,总是执弟子礼。按照他的说法:“周恩来总理对我来说是人生之师,他大概是我奉之为师的最后一个人”。
曾任中国日本友好协会秘书长的孙平化透露:冈崎与人聊起中日关系,只要谈到周恩来,总要眼含热泪,常常讲起周恩来早年在军用飞机处于迫降的危险状态时,脱下救生衣让给同机的老战友叶挺女儿叶眉的往事,冈崎认为这是周总理崇高人格的体现。
周恩来总理会见冈崎嘉平太
中日建交之时,周总理在日方名单中没有看见冈崎嘉平太的名字,觉得非常奇怪。原来冈崎本人觉得中日即将建交了,未来两国的关系会步入正轨,自己作为民间大使,使命已经结束,日中交往之事就该由官方接手。
周总理让身边工作人员马上拨打国际长途给冈崎,周总理说:“中国人有一句老话‘饮水不忘挖井人’。你为中日友好做了那么多工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怎么能不到场呢?一定要来。”冈崎嘉平太在家中接到电话后,不由热泪盈眶。
在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宴会上,周恩来特意举杯来到日本民间人士桌前,向冈崎等老友敬酒。
由于中日两国关系步入正轨,1973年11月,“中日贸易备忘录”北京办事处关闭。在宴会上,周恩来怀着不舍的心情对冈崎说:“备忘录贸易虽然结束了,但今后也请诸位每年来中国一次。”
周恩来逝世后,冈崎嘉平太感慨:“人类有史以来,曾有几多帝王、霸主、伟人、英雄生生死死,但除了周总理之外,又有谁曾在临死之前对人说过‘我这里已经没什么事了,请到别处帮忙’的话呢?周总理是一位真正的人,直到死他都在为别人着想”。
1988年10月,南开大学主办“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冈崎欣然前往,并做了题为“缅怀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他说:时至今日我已确信不疑,从年轻时我就一直寻求的“圣人”正是周恩来先生。
轮岛漆寿翁挂屏,是冈崎1965年访华时赠给周恩来的礼物,表达了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在中日两国交往从民间一步步走向官方的过程中,冈崎嘉平太还发挥了远比经贸更重要的作用。
1964年,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互设贸易办事处和交换常驻记者的备忘录。同年夏秋,“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高崎办事处驻北京联络处”先后设立,双方各有八九名记者常驻对方首都。
这意味着,从那时开始,中日两国各自在对方国家有了半官方的常设机构和常驻记者,这无疑是从“民间交往”推向“官方交往”的重要一步。
黄华会见冈崎嘉平太
在这份备忘录的签署中和签署后,冈崎嘉平太都做了大量工作,他甚至为担任中方驻东京办事处首席代表的孙平化提供了暗地里的保护。
在日本官方提出孙平化“在日本不搞政治活动”的要求时,他做了大量的疏通工作,最终促使问题顺利解决。
1987年4月16日,全日空秉承冈崎老社长中日友好的传统和意志,开通了第一条飞往中国的航线,从此两国往来更加便捷。这一天,是冈崎嘉平太90岁的生日。
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冈崎还牢记着周总理的心愿:“希望你们不断来中国,不仅自己来,家人也来,最好还带年轻人来。中日子子孙孙都要友好往来。”
于是他大力推动两国青年交流,以期世代友好。1984年,冈崎嘉平太作为领队,带领三千日本青年访华,开创了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次壮举,更加积极努力把中日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1989年5月,冈崎嘉平太第100次访华时,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向他赠送了“百寿图”,祝贺他健康长寿和100次访华。
邓颖超会见冈崎嘉平太
198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本该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地庆贺一番,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使然,这场校庆几乎是在静悄悄中度过的,基本没有邀请外地校友。
然而,冈崎嘉平太这个日本人,却仍然受邀参加校庆,他还个人捐资,为南开建造了周恩来总理的雕像。
但可惜的是,就在这次校庆前的半个月,1989年9月22日,冈崎老人驾鹤仙逝,遗憾地没能亲自到南开大学目睹总理像的英姿。
冈崎嘉平太去世后,他的家属按照其遗愿,将一张周恩来照片放进了灵枢。据说,他晚年一直将那张照片视为至宝,带在身边。
冈崎嘉平太自称“老上海”,是“真正喜欢中国的人”,生前撰有《了解中国问题之路》、《在我们生平中的中国》等著作。
作为日本的有识之士,冈崎嘉平太曾被《人民日报》22次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名义提及,他的远见卓识和难能可贵的和平信念也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他被周总理誉为“日中友好的掘井人”
—全文完—
举报/反馈

任微言卿

45.9万获赞 1.8万粉丝
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