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面积4439平方公里,人口56万,是是黔东南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县总体上处于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区,是贵州海拔最低的县,其中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的海拔只有137米。
黎平是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县城。黎平在宋元时期归属于思州田氏。1322年,元朝在此设置了黎平长官司,是黎平一词的来源。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州田氏内乱,被平定,朝廷在此设置了黎平府,管辖今天的从江、榕江、锦屏、天柱等地区。直到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州,才降为黎平县。
今天黎平县城的翘街,便是当年黎平府的中心。古代的黎平古城有八保十三厢,而翘街是其中的东隅厢、庆远厢、后街厢等组成,还保留有湖广会馆、胡荣顺商号、九如堂等古建筑。翘街内石板埔墁,井泉眼眼、庭院座座、飞檐翘角、鳞次栉比,彰显了当年黎平府的风采。1934年,红军到达黎平,在此召开了“黎平会议”,确立了北上进军的军事战略路线。
古代的黎平府地处都柳江和清水江的分水岭,也是贵州通往两广的交通咽喉,因此这里成为了地区商业中心,尤其是木材交易十分繁荣。在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在此地设立会馆,现存的就有湖广会馆、禹王宫等。在两湖会馆内保留有目前中国已知出土的最大阴沉木,经断代测定,其生长年代距今至少有3500年。
500年前的地方府治地位,也让黎平县的文化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黎平出进士30名,举人236人。黎平出现的历史名人也不少,如何腾蛟、梅友月、朱万年等。其中何腾蛟原本是李自成旧部,后来加入了南明,发动了一次反清复明的高潮,但最终在1648年遇害。他最后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天乎人世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以黎平县城为中心,还零零星星保留了一些古建筑,例如南泉山寺庙、中潮文庙、西佛崖石刻、敖市镇的秦溪白塔、孟彦镇芒岭村的起凤山寺、中潮镇的东华山寺、茅贡乡的高近古戏台等。在少寨八舟河上,有一座比较古老的木桥,人们称之为“红军桥”,据说是当年红军在此连夜搭起的木桥。
黎平县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的侗族人口占据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被誉为“侗乡之都”。侗族是百越族的一支,他们主要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交界一带,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的服装。侗族的建筑以鼓楼、风雨桥为代表;文化艺术以侗族大歌为代表,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平最著名的侗寨为肇兴侗寨,位于黎平县东南部,距离从江高铁站(洛香)很近,有汽车直达。这里有居民1000余户,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共五团,因此古镇也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2018年,肇兴侗寨成为央视春晚的分场地。
以肇兴侗寨为中心,形成了侗寨团,除了肇兴侗寨之外,还有堂安、厦格上寨、厦格下寨,纪堂、上地坪、登江、己伦等,并称“八寨”,目前已经开发为了一个景区——肇兴景区。其中的堂安侗寨、纪堂侗寨等都十分值得一游。堂安侗寨距肇兴8公里,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如果肇兴侗寨是侗寨的辉煌,那么堂安侗寨就是其宁静自然的一面。 1999年,这里设置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除了肇兴八寨之外,黎平县著名的侗寨还很多,例如黄岗侗寨、岩洞侗寨、 述洞侗寨、六爽侗寨、铜关村、地坪村等。黄岗村位于双江乡东南部,这里是侗族大歌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其居民参加了2003年侗族大歌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会。在地坪村上下寨之间,有一座地坪风雨桥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铜关村,是侗族地区的“网红村寨”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筑梦新乡村”行动的代表村寨,2014年在此成立了“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研究中心”。
黎平县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而自然风光也就成为了陪衬了。黎平的自然风景主要有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八舟河、黎平天生桥、太平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自然保护区、三省坡等。其中黎平天生桥在德凤镇东北16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三省坡顾名思义,就是三省区的交界处,主峰海拔1336.7米,有道是“一足踏三省,尽知山里情”,六爽侗寨就位于三省坡南麓的半山腰上。
最后来介绍一下黎平县的美食和特产。黎平的美食特产都是侗族特色的,特产有黎平香禾糯、茯苓、油茶、黎平茶叶等,美食有腌鱼、烧鱼、冻鱼、白蘸肉、瘪米、牛瘪、酸辣茭头、竹笋饼、血红、辣酱、侗族酸菜等。当然,在黎平县各种美食都有,能够适应全国各地旅客的需求,主要的美食地点有肇兴侗寨和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