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和新课的全部课件在这里,请使用!
台风年年都有
但是它的行动轨迹太难以琢磨了
到底是什么在操控它的路径呢
台风的路径
受诸多因素影响
1.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夏季影响我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台风的移动路径往往都会受其影响。
就像“叶子被水流带动”
位于南北纬大约20度左右的台风
主要被副高引导着向西移动
一般情况下
如果海上的副高强而稳定
台风会沿正常的路径移动
但当附近的气流处于调整、变动之时
或当多个台风同时出现时
副高的形态和强度会发生很大变化
台风的路径也会因此变得异常
2.中纬度西风带
西风带是指盛行的偏西气流
由于大气环流是一个互相影响的系统
副高和西风带也会互相影响
当西风带系统东移明显,副高就会东退
台风路径会因此向北移动
当西风带系统稳定少动
而副高加强西伸
台风路径就会偏西
3.外围引导气流
台风移动路径
受外围气流引导
如副热带外围气流
西风带西风气流,低纬度暖湿气流
有时台风路径还会受到其他台风的影响
出现打转、停滞等现象
若两个台风有强弱差距
较弱者会绕着较强者的外围
环流作旋转移动
直到两者距离大到
双台风效应消失或两者合并为止
如果两个台风的强弱差不多
则会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
共同绕着这个圆心旋转
直到有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
或其中之一减弱为止
4.地心引力
如果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
地心引力会使
台风移向两级
一般
南半球移向南极
北半球移向北极
5.地球纬度半径
除了台风本身的旋转,角动量守恒也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低纬度地区的地球自转半径较大,因此气体流动的偏移较小;高纬度地区的地球自转半径较小,所以气体流动的偏移较大。这样的力量也是台风在北半球往北移动、南半球往南移动的原因之一。
影响台风的还有其他具体的需要关注天气部门
我们一起来聊聊风力等级
风力的概念
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风力等级划分
中国气象局于2001年下发《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以蒲福风力等级将12级以上台风补充到17级
12级台风为32.4-36.9米/秒
13级为37.0-41.4米/秒
14级为41.5-46.1米/秒
15级为46.2-50.9米/秒
16级为51.0-56.0米/秒
17级为56.1-61.2米/秒
琼海30年前那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73米/秒,已超过17级的最高标准,称之为18级。也是国际航海界,关于特大台风的普遍说法
风力等级解说
根据我国2012年6月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表达风速的常用单位有三个,分别为海里/小时、米/秒、公里/小时,我国台风预报时常用单位为米/秒,看到这些数据,是不是有点晕乎乎的,请往下看
这样是不是容易理解许多了
说完风力
我们接着聊聊台风路径那点事吧
台风路径
台风一路移动
台风内部深度不同风速不同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路径
什么是台风路径
台风的移动主要是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牵引。起初,台风生成在较南的位置,受到南方的偏东风影响,向西前进;到了较高的纬度,因地转偏向力增加,使其开始偏北,渐渐受到西风带的影响,转向东方前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具体情况中,将台风典型路径分为西进、登陆和转向,三种的说法也十分常见,其实这两种说法并没有矛盾。
西进型
就是台风自生成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
这类台风仅完成了其设定好的路径的第一部分:西进,就因为登陆而减弱消散。
登陆型
在完成了西进、转向两步后,因登陆而消散。
转向型
而那些擦过我国完成转向继续北进的台风,则被称作转向型,完成了完整的三个步骤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在北印度洋称为气旋风暴,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称为旋风。台风一年四季都可形成,7-9月生成的数量最多且对中国影响最大。
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报一直是台风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做好台风预报和预警的基础。路径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对台风风雨影响的准确预报,只有当路径预报偏差较小时,才能在后续的预报服务中提供有力的支持,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争取时间。因此台风路径的预报是台风天气预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台风为什么会进行移动?台风移动的受力分为内力和外力两部分。
内力:北半球台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逆时针转动,由于远离赤道的一侧受到地转偏向力较大,导致台风所受内力的合力指向西北方向。
外力:由外部环境(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对台风路径影响。
台风移动路径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引导气流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改变引导气流使得台风路径发生异常,尤其是副热带高压对台风路径有极大影响。当副高较强时,台风会沿着副高边缘移动;当副高较弱,台风就则可导致副高收缩到海上,甚至台风穿过副高断裂处北上。
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一般有如下移动路径:西北路径、西行路径、抛物线路径和异常路径。
1)西北路径。这类气旋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等省影响最大。如果台风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影响到江浙沪一带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
成因:当台风受内力(西北方向)影响移动时,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东南风影响和副高的外围东南方向的引导气流影响,台风会向西北移动。
1909号台风“利奇马”
2)西行路径。台风穿过菲律宾,向南海移动,在海南、北部湾或越南一带登陆。
成因:台风受西北方向内力影响,但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稳定强大无法穿过,只能沿着副高南侧边缘向西移动。
2022号台风“环高”
3)抛物线路径。气旋穿越中国东海后向朝鲜半岛,日本方向移动。
成因:夏末时节,副热带高压减弱,西风带中的低压槽南伸,台风容易受低压槽东面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向东北方向转向。
1703号台风“南玛都”
4)异常路径。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出现打转、停滞等。当两个台风相遇,假如一弱一强,弱台风可能会被强台风吸收或者绕强台风逆时针旋转;如果两个台风大小相当,两者会绕共同中心逆时针旋转,这即是著名的“藤原效应”。
台风路径预测中最难的便属异常台风路径,这样的台风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容易成灾。
例如2018年第12号台风“云雀”,生命史长达9天,路径异常复杂,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个进入杭州湾的台风。其逆时针方向的移动路径,有别于常见的顺时针方向移动路径,在西北太平洋台风中极为少见。
1812号台风“云雀” 8月1日19时(北京时)
“云雀”生成于呈东南至西北走向的两个副高之间(25日00—18时),生成后受近赤道西南季风影响,向东南环高压靠近。受东南环高压西侧西南气流转偏南气流的影响,“云雀”初期主要向东北方向移动,后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并向西北侧副高靠近。在西北侧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下,“云雀”一直西行,先后两次登陆日本南部(28日23时,29日17时)。
西北侧高压断裂成东西两环后(30日17时-31日02时),“云雀”先是靠近东侧高压的西南端,受东南气流引导发生路径北折(30日23时),完成第一次突变。随着“云雀”接近东西环副高的脊线,受弱偏东气流影响,往偏西方向移动。移至两环副高的中间,引导气流变弱,于是“云雀”出现了停滞回旋(1日18时),出现了第二次路径转折。此后西侧副高增强主体向东移动,于是“云雀”受其偏东气流的影响向西偏北方向移动(2日16时),完成第三次转折。
1812号台风“云雀”移动路径
再比如1323号强台风“菲特”。一般情况下,进入夏末秋初,副热带高压较夏季明显南压东退,副高脊线位于25°-30°N附近,西风带系统也开始活跃,此时生成的台风或在西风槽的作用下东北转向、或沿副高南部西行登陆华南沿海,登陆华东的台风比例较少,而且像“菲特”这种在云图上呈现“6字形”的台风,在人们的常识中应是东北转向路径的典型,但是“菲特”却走出了逆时针偏折的高纬西折路径,而且这一现象还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开始向冬季过渡的10月,极其罕见。其根本原因是台风东北侧和西侧存在的两个副高加强西进,东环副高明显西进,西环副高明显西退,“菲特”北侧中低层盛行偏东气流,导致西折现象的出现。
1323号台风“菲特”
因此,在台风路径预报考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尽量减小预报的误差,各种气象要素的加强或减弱都可能对台风产生影响。近年来卫星数据的使用,特别是2016年风云四号卫星的发射,将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更准确的数据,为研究台风路径提供依据。
历史课堂内外
我们立足中学历史课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众历史素养!课件和试题每天免费提供!
举报/反馈

老胡旅游

8538获赞 513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